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6, (04) 254-25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提高边远农村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研究
Strategy on Improving the Timelines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Birth Dose in Remote Rural Areas

李放军,李俊华,陈长,夏伟,王莉霞,陈海平,迮文远

摘要(Abstract):

目的探索在中国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的策略。方法在中国湘西北3个国家扶贫开发县,将住院分娩率较低的乡随机分为3个组,1组用瓶装乙肝疫苗、自毁型注射器(Auto-Disable Syringe,AD注射器)按常规冷链要求接种;2组用瓶装疫苗、AD注射器,疫苗按常规冷链运输到村卫生室,村医按每月计划出生婴儿数领取HepB置于室温保存,待婴儿出生后24h内为婴儿接种;3组用Uniject预充式HepB,按常规冷链运输至村卫生室,疫苗置室温按第2组要求保存、使用。所有瓶装HepB和HB-Uniject疫苗都将贴上疫苗温度指示标签(vaccine vial monitor,VVM),以检测疫苗暴露于热源的程度和时间。结果研究基线和终期调查显示,1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由8.0%提高到57.9%;2组由11.3%提高至67.8%;3组由6.8%提高到77.3%。不同策略组儿童的HepB1及时接种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住院分娩的儿童,各种策略在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家出生的儿童,1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从研究实施前的2.4%提高到实施后的25.2%,2组从2.5%提高到51.8%,3组从0.6%提高到66.7%。在24h内接种HepB1并完成3针接种1个月以上的儿童中,各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为95.5%~96.1%,冷链内外,使用AD和Uniject注射器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阳转的儿童中,90%产生了保护水平[≥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的抗体,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7mIU/ml~84mIU/ml,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冷链外存放HepB的策略可以提高儿童,特别是在家出生的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对儿童产生保护性抗体无影响。Uniject注射器培训容易,使用简单,携带方便,尤其是上门接种时十分方便。更容易接种完整剂量的疫苗,还可以节省接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

关键词(KeyWords): 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研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美国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支持项目

作者(Author): 李放军,李俊华,陈长,夏伟,王莉霞,陈海平,迮文远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