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羽,田疆,刘敏,崔仲明
辽宁省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1949~ 196 5年 ) ,麻疹报告发病率一直在 5 0 0 / 10万左右 ,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流行曲线呈隔年一次高峰。自普遍使用MV后 (196 6~ 1978年 ) ,麻疹发病率降至 10 0 / 10万 ,流行曲线仍是隔年一小流行的周期。在实施计划免疫的初期 (1978~ 1984年 ) ,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 ,打破了隔年一个流行高峰的规律。 1985年后使用冻干MV ,免疫程序与全国统一 ,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1999年报告发病率为 0 5 2 / 10万 ,为历史最低水平。麻疹的地区分布无特殊规律。使用MV后 ,麻疹发病主要在 3~ 5月 ,以 2 5岁以下人群为主 ,呈现向大年龄组后移的现象。 1997~ 1999年麻疹发病以中小学生最多 ,约占 40 % ;其次是散居儿童 ,占 2 0 %。今后应继续加强冷链建设 ,提高疫苗接种率 ,认真做好麻疹疫情的主动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及时隔离传染源 ,彻底处理疫点和疫区 ,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强化免疫 ,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3 ] - 罗校,陈汉光,何由成,张文翚
为了掌握广东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的现状 ,对全省 14 4个地区级和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了书面 (统计表和问卷 )调查 ,共收回完整统计表 12 7份 ,问卷 10 2份。同时由省卫生防疫站对 3个地区级、8个县级卫生防疫站和 32个乡 (镇 )卫生院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广东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总的完好率为 75 % ,其中冷藏车完好率 5 0 % ,疫苗运输车 6 9% ,低温冷库 10 0 % ,普通冷库 92 % ,低温冰箱 83% ,普通冰箱 74% ,冷藏箱 75 % ,冷藏包 6 6 % ,冰排 6 7% ;以冰箱、冷藏包、冰排更新得多。维修人员年龄偏大 ,所学专业离散 ,现场抽查发现 ,兼职维修人员多 ,队伍不稳定 ;问卷调查显示 ,5 8%的卫生防疫站无维修人员。为保证冷链设备的正常运转 ,应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规范化的维修和管理制度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3 ] - 渠慎稳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 刘君,韩红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2 ]
- 韩永波,王祥本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 ]
- 吕庆,杨贵荣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1 ]
- 单芙香,李良成,张顺祥,吴坤森,苏小宏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1 ]
- 张晓岚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35 ] |[阅读次数:1 ]
- 刁连东,迮文远,徐天强,李全乐,楚金贵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6 ] |[阅读次数:1 ]
- 张学骞,蒲忠林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娜,王永芬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1 ]
- 王东海,涂秋凤,曹明芳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的培训 ,对江西省第一轮计划免疫中高级人员 (县级及县级以上 )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2 2名学员中 ,以大专、中专学历者居多 ,分别占 37 71%和 44 2 6 % ;以医 (技 )师、主管医师职称者居多 ,分别占 5 6 5 6 %和 2 9 5 1%。学员从事卫生工作的平均年限为 12 6 5年 ,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平均年限为 6 86年。有74名学员最近 3年未接受过上级培训 (含以会代训 ) ,占 6 0 6 6 %。学员对《中高级计划免疫培训教材》中所编内容具有不同的需求 ,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目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内容及急需开展工作的规范操作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对本轮培训采用的“成人参与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学员很喜欢和喜欢的分别占 2 2 95 %和 6 3 93%。认为教学效果很好和好的分别占 31 15 %和 6 0 6 6 %。学员培训前的“书面测试”平均分为 5 2 36分 ,培训后为 93 6 5分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3 ] - 庞抚生
为了解辽宁省农村地区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现况 ,1999年 4月 2 0~ 2 7日在本省 2 4个乡 (镇 ) 41个接种点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测试等形式进行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况调查。结果显示 ,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接种点占全部调查接种点的 80 49% ,对 43名乡村医生进行安全注射技术与理论测试 ,及格率为 93 0 2 % ,其中对于接种技术掌握率为 91 86 % ,对于消毒灭菌知识的掌握率为 5 9 88%。建议加强安全注射和消毒灭菌知识、疫苗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接种器材的管理 ,以避免不安全注射的发生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2 ] - 杜亚萍,裴燕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1 ]
- 唐智柳,陈英耀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30 ] |[阅读次数:1 ]
- 俞永新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201 ] |[阅读次数:1 ]
- 谢广中,周立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84 ] |[阅读次数:2 ]
- 舒俭德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4 ] |[阅读次数:0 ]
- 刘纳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0 ]
- 刘纳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1 ]
- 马丽莉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0 ]
- 董胜利,孙莲英,吴多琳,张荣珍,张兰香,王春雷,柴峰,于竞进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突击接种的效果 ,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 ,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随机抽取 36 7名 15~ 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TAT)水平。结果显示 ,5 6 %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 0 1IU/ml) ,TAT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0 0 73IU/ml。接种 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5 0 % ,GMT为 0 0 39IU/ml;接种 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6 8% ,GMT为 0 14 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 ;接种 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 0 1IU/ml的占 90 % ,GMT为 0 5 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 ;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 :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 ;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 ;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2 ] - 刘爱华,辜荫华,王长年,王玉梅,陈萌,苗良,王凌云,白云骅,张雪春,李可群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 (成人白破二联 )的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 ,于 1999年 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5所小学对 2 14名小学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北京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所 )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 :接种北京所疫苗 2 4小时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为 2 2 5 % ,局部反应发生率 <7% ;接种上海所疫苗局部与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均 <7%。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 :北京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分别为 98 9%、96 6 % ,成功率均为 10 0 0 % ;上海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分别为 93 2 %、98 8% ,成功率分别为 97 7%、10 0 0 %。观察结果表明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使用上海所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是安全有效的。另外 ,根据本次观察 ,免疫前白喉抗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 ,提示有必要继续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强免疫后血清白喉抗体消退情况 ,并据此考虑是否取消北京市初中一年级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 ,同时将高三、中专、技校毕业班和外地进京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改为成人白破二联免疫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1 ] - 傅继华,阮玉华,康殿民,张遵宝
:为了解山东省自 1962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季节发病高峰和疫区型别的演变 ,比较了该省 60年代和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疫区型别的变化、秋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 ,并对其发展趋势采用灰色模型GM ( 1,1)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山东省在 60年代和70年代HFRS发病以秋冬季 ( 10月~翌年 1月 )为主 ,其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 89 87% ,病死数占全年的 88 99% ;疫区限于 6个地区 ,疫区型别为姬鼠型。 80年代 ,除秋冬季发病高峰外 ,出现春季 ( 3~ 6月 )发病高峰 ,其发病数和病死数分别占 4 2 78%和 2 1 73 % ;疫区扩大至全省 14个地区 ,疫区型别为姬鼠型和家鼠型的混合型。 90年代情况与 80年代类同 ,春季发病与死亡数分别占全年的 4 3 68%和 37 55% ;疫区型别仍为混合型。预测今后 5年该省HFRS全年、秋冬季和春季发病均呈上升趋势 ,疫区型别为混合型。应考虑同时预防和控制姬鼠型和家鼠型病例发生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0 ] - 周勇,郑金凤,杨莹,郑青山,张冬娟
为了解福建省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的实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于 1999年 7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对全省71个县 (市、区 )的 12 0个村 (居委会 )级计划免疫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随机入户调查了 848名 1997年出生的儿童 ,结果表明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1 6 3% ,合格接种率为 84 96 % ;城区和农村 1层、2层、3层不同经济收入层次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显著性差异 ;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缺乏信息和客观原因 ;在出生后当天或第 2天内及时接种第 1针乙肝疫苗的仅占 43 92 % ,接生地点对及时接种率有影响 ;家长对乙肝疫苗的知识主要是从医生处获得。改善信息传播 ,加强对居民和各级医务人员进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重要性的教育 ,是当前迅速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质量的有效办法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92 ] |[阅读次数:0 ] - 姚军,杨介者,莫世华,张政,莫顺堂,梅玲玲,朱水荣,陈恩富
为评价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1997年 6月在全省 11个地区 (市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 ,抽取 1992年 1月 1日~ 1996年 10月 31日出生的儿童 4876人 ,调查了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和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 ,又对其中10个县 (区 )的 75 1名儿童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显示 :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已达 96 10 % ,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为 93 0 3 % ,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阳性率为 2 0 0 % ,较接种乙肝疫苗前 (1985~ 1991年 )的 7 95 %有明显下降 ,抗 -HBs阳性率达 73 10 % ,几何平均滴度为 39 2 5mIU/ml。说明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 ,其免疫效果理想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0 ] - 姚军
:为探讨甲型肝炎 (甲肝 )疫苗接种的合适年龄 ,对浙江省甲肝疫情、人群甲肝抗体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浙江省甲肝发病年龄 4岁为高峰 ,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小年龄组较低 ,1~ 6岁阳性率 <5 0 %。目前开展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对象以 3岁合适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0 ] - 卢振花,王宝珠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3 ] |[阅读次数:0 ]
- 杜艳,李捷,倪政,余峰,金宝芳,赖菊妹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1 ]
- 陈志勇,郑家耿,潘孝珊,陈人强,徐大修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戴维·拉宁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18 ]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0 ]
- RichardMHaupt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0 ]
- 刘瑜,黄浩,李淑云,星海,唐巧英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检测狂犬病疫苗免疫人体后的抗体含量 ,共检测 93份人血清 ,结果表明 :敏感度为0 5 1IU/0 1ml,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变异系数为 9 82 %。与小鼠中和试验 (MNT)比较 ,二者具有平行关系 ,敏感性优于MNT ,符合率为 98 9%。本方法改变了以往ELISA法有滴度无国际单位的情形 ,对快速定量检测狂犬病疫苗免疫人体后的抗体水平、流行病学调查等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0 ] - 高洁,陈长顺,龚晓红,韩庆英,马淑花
为探讨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北京市大兴县、顺义区抽取健康新生儿 193名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0 μg -5 μg -5 μg ,Ⅱ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5 μg -5 μg -5 μg ,Ⅲ组接种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10 μg -10 μg -10 μg ,3组均按 0、1、6月程序接种。结果 :全程免疫后 1年 ,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85 5 1%、86 44%、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5 0 5 0mIU/ml、5 2 34mIU/ml、14 3 19mIU/ml;全程免疫后 2年 ,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79 6 6 %、70 2 1%、95 5 6 % ,GMT分别为 2 5 98mIU/ml、30 48mIU/ml、6 9 5 8mIU/ml。表明 :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采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0 μg -5 μg -5 μg与 5 μg -5 μg -5 μg接种 ,其抗 -HBs阳转率及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免疫后第 2年 ,采用 5 μg -5 μg -5 μg免疫组的抗体下降速度较 10 μg -5 μg -5 μg组为快 ;两个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组与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比较抗 -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免疫效果最好
2000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43 ] |[下载次数:255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