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安万特·巴斯德健康论坛简报

    刘葆钧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2002年1月~2003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2 ]
  •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注册了在婴儿中应用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

    刘纳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2 ]
  • 美国2003年接种牛痘后出现心脏不良反应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全球2003年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费怡,张秀英,刘军,程建,夏红雨

    为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对 1991~ 2 0 0 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 85例麻疹中 ,本地人口麻疹发病 5 1例 ,外来人口麻疹发病 2 34例 ;本地病例中以成人为主 ,外来人口病例中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本地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4 0例 ,占 78 4 3% ;外来人口病例中 ,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2 2 7例 ,占 97 0 1%。本地病例和外来人口病例的免疫史构成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由于外来人口麻疹发病逐年递增 ,作为传染源 ,必将增加本地人口发病机会 ,建议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提高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 ,完善计划免疫三级管理网 ,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 ]
  • 一起外来青工麻疹爆发的调查分析

    刘卫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2 ]
  • 嘉兴市秀洲区健康人群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沈月根,姜霞玲,顾谢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2 ]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偶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告

    邓守慧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2 ]
  • 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的形成与作用探讨

    何蓉蓉,倪红霞,陈奕,边国林

    为了解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形成情况 ,对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疫苗 (MV)的报告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宁波市麻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至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 <5 /10万 ;1986年以来MV的报告接种率均 >95 % ,连续 6年的儿童MV初免成功率 ,除 2 0 0 1年为 94 34% ,其余均为 10 0 % ;人群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总阳性率为 97 17%。从目前麻疹的免疫屏障情况分析 ,宁波市近几年不会发生麻疹大规模流行。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 ]
  • 第四届安万特·巴斯德健康论坛简报

    刘葆钧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2002年1月~2003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2 ]
  •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注册了在婴儿中应用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

    刘纳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2 ]
  • 美国2003年接种牛痘后出现心脏不良反应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全球2003年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麻疹爆发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郭万申,张延炀,康锴,刁琳琪,芮春军,李延军

    为了解河南省麻疹疫苗 (MV)免疫效力 ,进而探讨麻疹爆发的原因 ,选择 2 0 0 2年 5起有代表性的麻疹爆发 ,进行 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共调查 10 1对。分别根据不同的免疫史来源 ,计算配比与非配比下的MV效力。结果显示 :病例组的MV接种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配比后得出的MV效力高于不配比得出的结果。仅凭预防接种记录 ,不考虑家长回忆得出的MV效力为 71 9% ;将家长回忆作为免疫史判断依据得出的MV效力为 89 4 % ,不同免疫史判断标准得出的MV效力均偏低。因此 ,MV效力不够高和免疫接种率偏低是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103 ] |[阅读次数:2 ]
  • 杭州市余杭区三峡移民免疫状况调查

    干伟群,胡永勤,沈根慧,莫国华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新婚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李苏玲,王岩,岳国萍,李小利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 ]
  • 天津市宝坻区169例麻疹个案分析

    高魁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2 ]
  • 奉新县一所中学麻疹爆发的调查

    郭世成,胡国良,周顺德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杭州市余杭区三峡移民免疫状况调查

    干伟群,胡永勤,沈根慧,莫国华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试述现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孙建东,吉秀兰,刘中芹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2 ]
  • 中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罗小铭,高赛珍,赵婉莹,周海,吕海英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2 ]
  • 计划免疫金苗卡系统使用介绍

    张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接种后副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辨析

    卢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8 ] |[阅读次数:2 ]
  • 重视儿童受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的危害性

    朱启镕,沈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2 ]
  • 在恐怖袭击事件前接种牛痘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2 ]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意见书

    王晓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接种后的安全监测:疫苗副反应报告系统

    陈园生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2 ]
  • 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2001~2002年发生麻疹爆发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

    为了掌握平顶山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及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 ,3年共报告 35 4例 ,其中临床诊断 16 0例 ,实验室确诊 88例 ,实验室排除 10 6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 11个县 (市、区 ) ,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爆发 19起 ,其中 2 0 0 1年 14起 ,占 73 6 8% ;爆发病例 174例 ,占全部病例的 70 16 %。全年均有发病 ,3~ 7月为高发。麻疹发病年龄最小为 4月龄 ,最大 4 6岁 ,主要集中在 6~15岁的中小学生。 4 1 5 2 %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 (MV)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占 4 6 0 5 %。通过调查发现麻疹漏报4 2例 ,漏报率为 38 18%。针对病例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 ,表明常规免疫要着重提高MV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特别是 1 5~ 2岁及 7岁的复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制麻疹的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3 ]
  • 烟台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李波,丁立,贺兰英,宫连凤

    为了解烟台市麻疹流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 187 5 0 % ,7 37%的监测点有病例报告 ,就诊后 12h内报告率 6 9 13% ,2 4h内调查率 98 91% ,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结果及时反馈率分别为 10 0 0 0 %、98 91%、99 4 6 % ,合格标本采集率4 8 37%。提高监测质量和医务人员报告意识 ,预防和控制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烟台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李波,丁立,贺兰英,宫连凤

    为了解烟台市麻疹流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 187 5 0 % ,7 37%的监测点有病例报告 ,就诊后 12h内报告率 6 9 13% ,2 4h内调查率 98 91% ,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结果及时反馈率分别为 10 0 0 0 %、98 91%、99 4 6 % ,合格标本采集率4 8 37%。提高监测质量和医务人员报告意识 ,预防和控制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唐山市某高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李燕华,董文琪

    为探讨唐山市某高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该校麻疹爆发进行了调查。麻疹爆发于 2 0 0 1年 3月 2 6日~ 4月 2 6日 ,共 2 0例麻疹 ,均为该校学生。患者分 3代出现 ,主要分布在首发病例所在宿舍楼内。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斑丘疹为主 ,仅 8例可见口腔黏膜斑。本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是 :大学生麻疹爆发少见 ,麻疹发病年龄后移 ,呈典型的局部爆发 ,“代”现象明显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在麻疹流行季节对成人发热持续 >3d出疹者应疑为麻疹 ,为防止麻疹在高校内爆发应对新生实施麻疹疫苗接种。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2 ]
  •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高志坚,王洁,张本旭,郭津慧,郭威,单永明,刘冬梅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费怡,张秀英,刘军,程建,夏红雨

    为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对 1991~ 2 0 0 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 85例麻疹中 ,本地人口麻疹发病 5 1例 ,外来人口麻疹发病 2 34例 ;本地病例中以成人为主 ,外来人口病例中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本地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4 0例 ,占 78 4 3% ;外来人口病例中 ,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 2 2 7例 ,占 97 0 1%。本地病例和外来人口病例的免疫史构成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由于外来人口麻疹发病逐年递增 ,作为传染源 ,必将增加本地人口发病机会 ,建议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提高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 ,完善计划免疫三级管理网 ,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3 ]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薄涛,闫绍宏,赵玉英,武贵森,武俊利,胡跃钢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Td)的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 ,于 1999年 3月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第一、二小学 ,对 7岁和 14岁学生共 14 7人 ,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d。临床反应观察结果显示 :接种后 2 4h全身弱、中反应发生率 ,7岁组分别为 11 7%、3 9% ;12岁组分别为 11 4 %、4 3%。接种后 2 4h局部弱、中反应发生率 ,7岁组分别为 13 0 %、5 2 % ;12岁组分别为 11 4 %、4 3%。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 :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 ,7岁组分别为 93 5 %、92 2 % ,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96 1%、97 4 % ;12岁组分别为 92 8%、94 3% ,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97 1%、97 1%。观察结果表明 ,小学生使用Td是安全有效的。另外 ,根据本次观察 ,免疫前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白喉、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 ,需对小学、初中、大学新生加强Td免疫。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2 ]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薄涛,闫绍宏,赵玉英,武贵森,武俊利,胡跃钢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Td)的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 ,于 1999年 3月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第一、二小学 ,对 7岁和 14岁学生共 14 7人 ,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d。临床反应观察结果显示 :接种后 2 4h全身弱、中反应发生率 ,7岁组分别为 11 7%、3 9% ;12岁组分别为 11 4 %、4 3%。接种后 2 4h局部弱、中反应发生率 ,7岁组分别为 13 0 %、5 2 % ;12岁组分别为 11 4 %、4 3%。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 :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 ,7岁组分别为 93 5 %、92 2 % ,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96 1%、97 4 % ;12岁组分别为 92 8%、94 3% ,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97 1%、97 1%。观察结果表明 ,小学生使用Td是安全有效的。另外 ,根据本次观察 ,免疫前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白喉、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 ,需对小学、初中、大学新生加强Td免疫。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2 ]
  • 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聚集性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方刚,付清培,漆琪,秦明晖,刘青恋

    2 0 0 2年 7月 ,四川省攀枝花市报告了 2例聚集性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2例均为流动人口 ,“零剂次”免疫儿童。分别于 2 0 0 2年 6月 14日、16日出现单侧下肢麻痹 ,经国家和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疑似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从 2例患儿和 3名密切接触者采集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Ⅱ型病毒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重组脊灰病毒 (VRPV) ,其中 2例分离到的病毒VP1区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经典的SabinⅡ型VP1区片段相比 ,其差异仅 0 33% ,而 3名密切接触者的差异为 0 4 4 %。表明VRPV差异虽 <1% ,但可在“零剂次”免疫儿童中引起AFP ,并在口服脊灰疫苗 (OPV)低接种率的地区循环。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RPV侵袭和阻止其流行或循环的有效措施。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2 ]
  • 新婚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及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李苏玲,王岩,岳国萍,李小利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 ]
  • 天津市宝坻区169例麻疹个案分析

    高魁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2 ]
  • 奉新县一所中学麻疹爆发的调查

    郭世成,胡国良,周顺德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一起外来青工麻疹爆发的调查分析

    刘卫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2 ]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偶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告

    邓守慧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2 ]
  • 唐山市某高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李燕华,董文琪

    为探讨唐山市某高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该校麻疹爆发进行了调查。麻疹爆发于 2 0 0 1年 3月 2 6日~ 4月 2 6日 ,共 2 0例麻疹 ,均为该校学生。患者分 3代出现 ,主要分布在首发病例所在宿舍楼内。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斑丘疹为主 ,仅 8例可见口腔黏膜斑。本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是 :大学生麻疹爆发少见 ,麻疹发病年龄后移 ,呈典型的局部爆发 ,“代”现象明显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在麻疹流行季节对成人发热持续 >3d出疹者应疑为麻疹 ,为防止麻疹在高校内爆发应对新生实施麻疹疫苗接种。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1999~200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状况评价

    梁勇,张富斌,刘兰芬,孙印旗,张俊绵,柳絮婷

    为了解河北省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转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1999~ 2 0 0 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0 1例 ,采集合格血清标本 12 4 2例 ,证实麻疹病例 5 98例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 4 8 15 % (5 98/12 4 2 ) ;采血后 3d和≤ 6d报出检测结果率分别为 4 9 76 %和 70 6 9% ;证实的麻疹爆发 (每起≥ 2例 ) 2 8起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麻疹疫苗零剂次免疫、1剂次免疫和免疫史不详者 ,占 75 5 9%(45 2 /5 98)。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对各市网络实验室考核结果符合率≥ 90 %。表明麻疹网络实验室对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2002年实施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评价

    孙印旗,郝延江,张振国,张富斌,张俊棉,梁勇,郭彧

    为加速麻疹控制 ,河北省于 1998~ 2 0 0 1年完成了全省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后 ,于 2 0 0 2年 9月 1日~15日 ,在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市对 8月龄~ 5岁儿童开展了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3个市共登记适龄儿童770 0 0 1人 ,实际接种 736 5 92人 ,接种率 95 6 6 % ;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市的接种率分别为 98 2 7%、93 37%、90 2 8%。分年龄组统计 ,接种率最高为 96 0 4 % (2岁 ) ,最低为 93 73% (8~ 11月龄 ) ,1、3、4、5岁接种率为95 0 0 %~ 95 99%。以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为 87 18%~ 10 0 0 0 %。现场调查对报告接种率进行了评估。本次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由于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 ,广泛开展了宣传动员 ,严格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加强了现场督导 ,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4 ]
  •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前后健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余文周,周淑洁,何维宽

    为评价开展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等加速麻疹控制措施的效果 ,分别在加速麻疹控制前后随机选择 11个县和 8个县开展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表明 :加速麻疹控制后 1~2 9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由加速麻疹控制前的 92 96 %上升到 96 5 8%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由18 11上升到 2 5 18;加速麻疹控制前 ,3~ 14岁人群麻疹抗体的GMRT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加速麻疹控制后 ,除3岁和≥ 15岁人群外 ,其余年龄组人群的GMRT均显著高于加速麻疹控制前 ,但 3岁GMRT仍最低 ;男女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加速麻疹控制前后 ,均有部分县GMRT处于较低水平。开展MV强化免疫和加强MV的复种能迅速提高相应人群的抗体水平 ,是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 ,建议在 1 5~ 3岁儿童中增加接种 1剂MV ,加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预防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中麻疹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2 ]
  • 嘉兴市秀洲区健康人群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沈月根,姜霞玲,顾谢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1999~200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状况评价

    梁勇,张富斌,刘兰芬,孙印旗,张俊绵,柳絮婷

    为了解河北省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转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1999~ 2 0 0 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70 1例 ,采集合格血清标本 12 4 2例 ,证实麻疹病例 5 98例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 4 8 15 % (5 98/12 4 2 ) ;采血后 3d和≤ 6d报出检测结果率分别为 4 9 76 %和 70 6 9% ;证实的麻疹爆发 (每起≥ 2例 ) 2 8起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麻疹疫苗零剂次免疫、1剂次免疫和免疫史不详者 ,占 75 5 9%(45 2 /5 98)。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对各市网络实验室考核结果符合率≥ 90 %。表明麻疹网络实验室对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2 ]
  •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高志坚,王洁,张本旭,郭津慧,郭威,单永明,刘冬梅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1999~200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徐艺,夏雪琴

    分析了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以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AFP病例集中在 0~ 2岁儿童 ,占 6 8 6 %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无地区、时间分布特征 ;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 6 2 9% ;VAPP发生率为 0 32 /10 0万 ,服苗者VAPP发生率和接触者VAPP发生率均为 0 16 /10 0万。建议提高VAPP诊断准确性 ,加强AFP病例监测 ,保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2002年实施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评价

    孙印旗,郝延江,张振国,张富斌,张俊棉,梁勇,郭彧

    为加速麻疹控制 ,河北省于 1998~ 2 0 0 1年完成了全省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后 ,于 2 0 0 2年 9月 1日~15日 ,在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市对 8月龄~ 5岁儿童开展了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3个市共登记适龄儿童770 0 0 1人 ,实际接种 736 5 92人 ,接种率 95 6 6 % ;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市的接种率分别为 98 2 7%、93 37%、90 2 8%。分年龄组统计 ,接种率最高为 96 0 4 % (2岁 ) ,最低为 93 73% (8~ 11月龄 ) ,1、3、4、5岁接种率为95 0 0 %~ 95 99%。以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为 87 18%~ 10 0 0 0 %。现场调查对报告接种率进行了评估。本次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由于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 ,广泛开展了宣传动员 ,严格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加强了现场督导 ,达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1999~200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徐艺,夏雪琴

    分析了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检出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相关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以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AFP病例集中在 0~ 2岁儿童 ,占 6 8 6 %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无地区、时间分布特征 ;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 6 2 9% ;VAPP发生率为 0 32 /10 0万 ,服苗者VAPP发生率和接触者VAPP发生率均为 0 16 /10 0万。建议提高VAPP诊断准确性 ,加强AFP病例监测 ,保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2 ]
  • 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聚集性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方刚,付清培,漆琪,秦明晖,刘青恋

    2 0 0 2年 7月 ,四川省攀枝花市报告了 2例聚集性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2例均为流动人口 ,“零剂次”免疫儿童。分别于 2 0 0 2年 6月 14日、16日出现单侧下肢麻痹 ,经国家和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疑似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从 2例患儿和 3名密切接触者采集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Ⅱ型病毒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为疫苗重组脊灰病毒 (VRPV) ,其中 2例分离到的病毒VP1区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与经典的SabinⅡ型VP1区片段相比 ,其差异仅 0 33% ,而 3名密切接触者的差异为 0 4 4 %。表明VRPV差异虽 <1% ,但可在“零剂次”免疫儿童中引起AFP ,并在口服脊灰疫苗 (OPV)低接种率的地区循环。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RPV侵袭和阻止其流行或循环的有效措施。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35 ] |[下载次数:87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1999~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夏雪琴,徐艺,刘西珍,卢永,刘毅,张峰

    为了解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生原因 ,对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NT发病率波动在 0 11‰~ 0 18‰ ,发病率≥ 1‰的县有 2~ 8个 ,病死率为 10 4 %~ 2 6 7%,居甲、乙类传染病 2~ 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以男性为多 ,发病日龄平均 6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 82 5 %~ 95 1%,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 4 2 1%~ 4 8 2 %;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TT)。在实施消除NT中 ,陕西省工作重点在商洛、安康等市的 18个县。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对高危人群接种TT ,加强新法接生培训 ,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 ]
  • 江苏省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马福宝,刁连东,汤奋扬

    为掌握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 ,科学地评价免疫策略 ,江苏省在 2 0 0 2年建立了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 ,实施零病例月报制度。结果全年报告预防接种反应 2 73例 ,4、5月的报告数占报告总数的 6 9 96 %。在所使用的 2 9种疫苗中 ,报告发生预防接种反应的疫苗有 13种 ,尤以地鼠肾细胞制备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发生的预防接种反应多 ,分别占 70 32 %和 2 0 14 %。在报告的预防接种反应中 ,发热、过敏性皮疹和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各占 5 1 2 8%和 16 4 8%。提示加强预防接种反应和纠纷的预防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2 ]
  • 山西省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李国英,李太生,张俊书,常少英,王秦,翟如芳

    为了解山西省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及乡村级计划免疫服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乡村医生无防疫补贴的占 6 8 5 % ;只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和玻璃、一次性注射器混合使用的接种点占 96 1%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有 78 5 %做了毁形或焚烧、深埋 ,2 0 1%随意丢弃 ,1 4 %消毒后重复使用 ;使用玻璃注射器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的占 34 6 % ,一针一管接种多人的占 1 0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认为可换针头不换针管的占 6 6 % ,可多次使用的占 1 0 % ;按标准要求 ,有39 0 %的消毒方式不规范。器材管理混乱 ,冷链运转不能保证 ,基层计划免疫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等是影响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2 ]
  • 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儿童的研究

    任银海,陈江婷,任一丰,公雪杰,吴文婷,王建红,康文学,韩连军,李胜平,薛伟华,张玉成,刘崇柏

    为进一步观察孩尔来福 (Healive)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儿童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于 2 0 0 1年在平山县农村 ,将 4 2例HBsAg阳性儿童随机分为 4组 ,分别按照 0、1,0、3,0、6 ,0、12个月程序接种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 ,观察初免和全程免疫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检测初免及全程免疫后 1个月血清抗甲肝病毒抗体 (抗 HAV)阳转率和滴度。结果显示 :初免和全程免疫后 72h内均未见局部和全身反应 ,亦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异常 ;4个组初免后 1个月 ,抗 HAV阳转率均达 10 0 0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173mIU/ml~ 318mIU/ml,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1 2 0 4 ,P >0 0 5 )。全程免疫后 1个月 ,0、12 ,0、6 ,0、3,0、1个月免疫程序组GMT分别为 192 99mIU/ml、4 30 1mIU/ml、2 74 9mIU/ml、172 5mIU/ml,与同龄健康易感儿童按相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规律一致。全程免疫后 1个月 ,HBsAg阳性儿童和健康儿童抗 HAVGMT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表明HBsAg对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无干扰 ;HBsAg阳性儿童接种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3 ]
  • 江苏省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马福宝,刁连东,汤奋扬

    为掌握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 ,科学地评价免疫策略 ,江苏省在 2 0 0 2年建立了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 ,实施零病例月报制度。结果全年报告预防接种反应 2 73例 ,4、5月的报告数占报告总数的 6 9 96 %。在所使用的 2 9种疫苗中 ,报告发生预防接种反应的疫苗有 13种 ,尤以地鼠肾细胞制备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发生的预防接种反应多 ,分别占 70 32 %和 2 0 14 %。在报告的预防接种反应中 ,发热、过敏性皮疹和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各占 5 1 2 8%和 16 4 8%。提示加强预防接种反应和纠纷的预防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之一。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31 ]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2 ]
  • 山西省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李国英,李太生,张俊书,常少英,王秦,翟如芳

    为了解山西省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及乡村级计划免疫服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层计划免疫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乡村医生无防疫补贴的占 6 8 5 % ;只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和玻璃、一次性注射器混合使用的接种点占 96 1%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有 78 5 %做了毁形或焚烧、深埋 ,2 0 1%随意丢弃 ,1 4 %消毒后重复使用 ;使用玻璃注射器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的占 34 6 % ,一针一管接种多人的占 1 0 %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认为可换针头不换针管的占 6 6 % ,可多次使用的占 1 0 % ;按标准要求 ,有39 0 %的消毒方式不规范。器材管理混乱 ,冷链运转不能保证 ,基层计划免疫人员业务知识贫乏等是影响计划免疫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2 ]
  • 试述现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孙建东,吉秀兰,刘中芹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2 ]
  • 中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罗小铭,高赛珍,赵婉莹,周海,吕海英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2 ]
  • 计划免疫金苗卡系统使用介绍

    张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0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接种后副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辨析

    卢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08 ] |[阅读次数:2 ]
  • 重视儿童受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的危害性

    朱启镕,沈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2 ]
  • 在恐怖袭击事件前接种牛痘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2 ]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意见书

    王晓军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接种后的安全监测:疫苗副反应报告系统

    陈园生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2 ]
  • 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2001~2002年发生麻疹爆发

    马丽莉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1999~2002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夏雪琴,徐艺,刘西珍,卢永,刘毅,张峰

    为了解新生儿破伤风 (NT)的发生原因 ,对陕西省 1999~ 2 0 0 2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NT发病率波动在 0 11‰~ 0 18‰ ,发病率≥ 1‰的县有 2~ 8个 ,病死率为 10 4 %~ 2 6 7%,居甲、乙类传染病 2~ 4位。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以男性为多 ,发病日龄平均 6d。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 82 5 %~ 95 1%,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 4 2 1%~ 4 8 2 %;所有母亲几乎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 (TT)。在实施消除NT中 ,陕西省工作重点在商洛、安康等市的 18个县。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去卫生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对高危人群接种TT ,加强新法接生培训 ,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提高医务人员NT报告意识和流行病监测人员的责任心 ,是提高监测质量的关键。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 ]
  • 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的形成与作用探讨

    何蓉蓉,倪红霞,陈奕,边国林

    为了解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形成情况 ,对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疫苗 (MV)的报告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宁波市麻疹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至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 <5 /10万 ;1986年以来MV的报告接种率均 >95 % ,连续 6年的儿童MV初免成功率 ,除 2 0 0 1年为 94 34% ,其余均为 10 0 % ;人群麻疹血凝抑制 (HI)抗体总阳性率为 97 17%。从目前麻疹的免疫屏障情况分析 ,宁波市近几年不会发生麻疹大规模流行。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 ]
  • 平顶山市1999~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张俊杰,马西平,崔振铎,王梅,王晓明,杨秋锋

    为了掌握平顶山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麻疹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及运转情况进行了分析 ,3年共报告 35 4例 ,其中临床诊断 16 0例 ,实验室确诊 88例 ,实验室排除 10 6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 11个县 (市、区 ) ,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爆发 19起 ,其中 2 0 0 1年 14起 ,占 73 6 8% ;爆发病例 174例 ,占全部病例的 70 16 %。全年均有发病 ,3~ 7月为高发。麻疹发病年龄最小为 4月龄 ,最大 4 6岁 ,主要集中在 6~15岁的中小学生。 4 1 5 2 %病例有明确的麻疹疫苗 (MV)免疫史 ,免疫史不详占 4 6 0 5 %。通过调查发现麻疹漏报4 2例 ,漏报率为 38 18%。针对病例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相关年龄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 ,表明常规免疫要着重提高MV的接种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特别是 1 5~ 2岁及 7岁的复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防制麻疹的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儿童的研究

    任银海,陈江婷,任一丰,公雪杰,吴文婷,王建红,康文学,韩连军,李胜平,薛伟华,张玉成,刘崇柏

    为进一步观察孩尔来福 (Healive)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儿童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于 2 0 0 1年在平山县农村 ,将 4 2例HBsAg阳性儿童随机分为 4组 ,分别按照 0、1,0、3,0、6 ,0、12个月程序接种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 ,观察初免和全程免疫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检测初免及全程免疫后 1个月血清抗甲肝病毒抗体 (抗 HAV)阳转率和滴度。结果显示 :初免和全程免疫后 72h内均未见局部和全身反应 ,亦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异常 ;4个组初免后 1个月 ,抗 HAV阳转率均达 10 0 0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173mIU/ml~ 318mIU/ml,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1 2 0 4 ,P >0 0 5 )。全程免疫后 1个月 ,0、12 ,0、6 ,0、3,0、1个月免疫程序组GMT分别为 192 99mIU/ml、4 30 1mIU/ml、2 74 9mIU/ml、172 5mIU/ml,与同龄健康易感儿童按相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规律一致。全程免疫后 1个月 ,HBsAg阳性儿童和健康儿童抗 HAVGMT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表明HBsAg对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无干扰 ;HBsAg阳性儿童接种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1 ] |[阅读次数:2 ]
  •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前后健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余文周,周淑洁,何维宽

    为评价开展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等加速麻疹控制措施的效果 ,分别在加速麻疹控制前后随机选择 11个县和 8个县开展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表明 :加速麻疹控制后 1~2 9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由加速麻疹控制前的 92 96 %上升到 96 5 8%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由18 11上升到 2 5 18;加速麻疹控制前 ,3~ 14岁人群麻疹抗体的GMRT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加速麻疹控制后 ,除3岁和≥ 15岁人群外 ,其余年龄组人群的GMRT均显著高于加速麻疹控制前 ,但 3岁GMRT仍最低 ;男女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加速麻疹控制前后 ,均有部分县GMRT处于较低水平。开展MV强化免疫和加强MV的复种能迅速提高相应人群的抗体水平 ,是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 ,建议在 1 5~ 3岁儿童中增加接种 1剂MV ,加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预防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中麻疹爆发。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2 ]
  • 麻疹爆发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

    郭万申,张延炀,康锴,刁琳琪,芮春军,李延军

    为了解河南省麻疹疫苗 (MV)免疫效力 ,进而探讨麻疹爆发的原因 ,选择 2 0 0 2年 5起有代表性的麻疹爆发 ,进行 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共调查 10 1对。分别根据不同的免疫史来源 ,计算配比与非配比下的MV效力。结果显示 :病例组的MV接种率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配比后得出的MV效力高于不配比得出的结果。仅凭预防接种记录 ,不考虑家长回忆得出的MV效力为 71 9% ;将家长回忆作为免疫史判断依据得出的MV效力为 89 4 % ,不同免疫史判断标准得出的MV效力均偏低。因此 ,MV效力不够高和免疫接种率偏低是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

    2004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103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