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外来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评价

    曾阳

    开展对外来儿童脊髓灰质炎 (脊灰 )抗体水平监测 ,对制定适宜的免疫策略 ,保持无脊灰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北京市外来人口密集程度和地理分布特点 ,共采集 4个区 1~ 14岁外来儿童血标本 337人测定脊灰抗体水平 ,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8 5 2 %、99 70 %、95 2 5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12 3 0 3、1∶10 9 6 5、1∶5 8 88。 1岁、2~ 4岁儿童各型抗体GMT显著高于 5~ 9岁、10~ 14岁儿童。不同地区间计划免疫管理水平和疫苗接种质量存在差距 ,外来儿童脊灰抗体水平仍低于北京市儿童。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3 ]
  • 河南省1999~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赵升,常哲,丰达星,徐瑾

    河南省 1999~ 2 0 0 0年从 10 8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 ,共分离出 92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和 70株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分离率分别为 8 4 6 %和 6 4 4 %。Ⅱ型为PV的主要型别 ,共 4 5株 ,占4 8 91%。NPEV中埃可 (ECHO)病毒 6 5株 ,占 92 86 % ,病毒型别以ECHO11、7、12 为优势血清型。柯萨奇A组病毒(Cox A) 1株 ,柯萨奇B组病毒 (Cox B) 4株。检出PV多在冬春季 ,NPEV流行高峰期在 8~ 10月 ;感染均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肠道病毒 (EV)感染者伴有发热、腹泻或肌肉疼痛等症状。 38例发病 6 0d后仍残留麻痹 ,其中多数为PV感染 ,且未完成全程免疫。EV感染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 巴利综合征和NPEV感染为主。在无脊灰证实以后 ,应该加强对PV和NPEV的监测和研究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3 ]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别中的应用

    祝双利,张勇,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从 2 0 0 1年 10月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增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别。 2 0 0 2年6 0 7株单型脊灰病毒的ELISA试验结果是 :5 73株为疫苗相似株 (SL) ,3株为非疫苗相似株 (NSL) ,2 9株为双反应株 (DRV) ,2株为阴性反应株 (NRV)。将ELISA试验结果与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仅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的脊灰病毒 ,PCR结果为变异株。同样 ,在 33株PCR结果为变异株的脊灰病毒中 ,仅有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它们得出的结论并无很高的一致性。将ELISA试验结果为NSL和DRV、PCR结果为变异株的毒株进行了脊灰病毒全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ELISA试验结果为DRV和NSL的脊灰病毒的全VP1区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中 ,仅有Ⅰ型脊灰病毒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在已知的SabinⅠ型抗原决定簇位点 1(site 1)内 ,Ⅱ型和Ⅲ型的变异位点均不在其中 ,这一矛盾的结果说明 ,可能在VP1区以外其它编码区的抗原决定簇起到主要作用 ,或者试剂盒本身的检测系统存在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ELISA试验过程中 ,发现Ⅲ型试剂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23 ] |[阅读次数:3 ]
  • 美国2002~2003学年入学儿童的接种率水平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3 ]
  • 暴露于牛痘的妊娠妇女——2003年美国国家牛痘接种孕妇登记处的报告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2010年消除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半球性目标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2 ]
  • 吕梁地区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监测

    宋子书,康建梅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3 ]
  • 全球2002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刘纳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3 ]
  • 美国2003年与埃柯(ECHO)病毒有关的无菌性脑膜炎爆发和肠道病毒监测的初步报告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3 ]
  • 阿富汗白喉的发病情况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 ]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引起局部过敏反应1例报告

    范玉红,张志玲,马永兴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山东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李仁鹏,刘尧,宋立志,许青,张丽,肖作奎,刘桂芳,李震,王爱莲,徐爱强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 ]
  • 一起卡介苗误种的调查与处理

    丁景昭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2 ]
  • 斐济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Hib)造成的疾病负担和使用Hib疫苗后效果的评价

    马丽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2 ]
  • 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单剂接种安全性与免疫效果观察

    姚军,汪垂章,方春富,李倩,徐翔

    为探讨孩尔来福 (Healive○R)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在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选择 2 4~ 36月龄、18~ 2 5岁 2组人群 ,分别接种Healive○R甲肝灭活疫苗 2 5 0U、5 0 0U1针 ,观察免疫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并检测儿童免疫后 6周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结果发现 :接种后仅个别人有轻微的一过性全身反应 ,抗体阳转率为 94 5 2 % ,抗体GMT为 2 6 0 3mIU/ml。显示Healive○R甲肝灭活疫苗在人群中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2 ]
  • 吉林省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和安全注射培训评估结果分析

    林琳,陈超,周剑惠,田鑫,郑文毅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是中国控制乙肝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安全注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是落实这一举措 ,实施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证。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乙肝疫苗接种的质量 ,影响着控制乙肝的进程。因此 ,编写适合基层人员学习用的培训教材 ,做好各级师资的培训 ,为基层开展培训提供经费支持是提高培训效果和预防接种质量的必要保证。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2 ]
  • 对荷兰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效果的评估(包括白喉 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和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疫苗的免疫效果)

    马丽莉

    对荷兰进行的疫苗可预防疾病免疫状况的评估 ,包括对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一般人群及程序规定的青少年的评估 ,该免疫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有很多成人缺乏对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力。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发现 ,接种人群的抗体滴度比未接种人群的抗体滴度略低。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 (Hib)抗体的检测发现 ,在接种第 4针后的 2 5年期间抗体滴度有所降低。但免疫记忆仍可起到保护作用。一般人群的免疫力是足够的 ,但程序规定的人群的免疫力是不够的。免疫学检测是评估免疫项目及确定高危人群的高效手段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阅读次数:2 ]
  • 一起中学生风疹爆发的调查

    邱德山,彭荣文,陈作森,陈维石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1 ] |[阅读次数:3 ]
  •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用于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巴拿马株与维多利亚株的快速鉴定

    史雯,卢亦愚,严菊英,李敏红,周敏

    利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鉴别乙型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的巴拿马株与维多利亚株 ,对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 (HA)基因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后 ,用HindⅢ做酶切反应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株或巴拿马株HA基因均能被特异性引物所扩增 ,且与甲1与甲3 型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该片段经HindⅢ酶切后 ,乙型流感病毒巴拿马株在电泳谱上出现 6 0 3bp与 2 4 2bp的 2个片段 ,而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株在该片段无 HindⅢ酶切位点 ,仍呈 872bp的一个片段。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作为常规血清学方法的补充 ,对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株与巴拿马株作出正确判定 ,而且可快速敏感地从临床标本中直接对两类乙型流感毒株进行鉴别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3 ]
  • 应用Reed-Frost模型探讨风疹爆发应急性预防接种近期卫生经济学效果

    吴金贵,冯青,邓国支,方大春,高峰,陈凯

    为探讨风疹应急性预防接种的近期卫生经济学效果 ,通过对马鞍山市 12所小学风疹爆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收集风疹爆发的成本资料。首先利用 1所小学自然爆发至终止的数据建立本次风疹爆发的Reed Frost模型 ,以此模型预测其它 11所小学经应急性预防接种的理论风疹发病人数 ,进而推算应急性预防接种的成本 效果与成本 效益。结果显示 :11所小学风疹的理论显性发病例数为 115 7例 ,应急性预防接种减少了风疹发病 10 5 0例 ;应急性预防接种预防 1例风疹的成本 34 2 3元 (人民币 )。应急性预防接种的成本效益比(CBR)为 1/ 3 0 2 ,增量成本效益比 (ICBR)为 1/ 4 80。提示风疹爆发应尽早进行风疹疫苗的应急性预防接种 ,且应急性预防接种是控制风疹爆发经济有效的措施。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80 ] |[阅读次数:2 ]
  • 四川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现状调查

    李健

    为了解四川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现状 ,于 2 0 0 3年 6月对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截止调查时全省装备的 6种主要冷链设备共 110 5 1台 ,其中 1982~ 1994年装备 82 6 0台 ,占 74 74 % ;1995~2 0 0 3年装备 2 791台 ,占 2 5 2 6 %。在 110 5 1台中 ,当前正常运转的 4 95 1台 ( 4 4 80 % ) ,尚可使用待修的 2 2 91台( 2 0 73% ) ,损坏报废的 380 9台 ( 34 4 7% )。为满足需要 ,全省需补充 5 6 4 0台 (其中县、乡两级需补充 5 5 4 8台 ,占98 37% ) ,其中低温冰箱 4 0 6 6台 ,普通冰箱 1179台 ,疫苗运输车 2 79辆 ,普通冷库 76台 ,低温冷库 2 0台 ,冷藏运输车 2 0辆。表明四川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大部分进入更新期 ,若得不到及时维修和补充 ,势必影响计划免疫工作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3 ]
  • 南昌市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夏军强

    为了解南昌市西湖区 0~ 6岁流动儿童的分布、计划免疫工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于 2 0 0 2年 11月在全区随机抽取 4 72名流动儿童与 4 72名常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率 ,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 ,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常住儿童的相应指标 ( χ2 分别为 14 0 8、15 0 0、18 83、12 6 1、11 79、13 71、13 4 7,P均 <0 0 0 5 ) ;散居流动儿童的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非常显著地高于聚集地流动儿童 ( χ2 =13 0 0 ,P <0 0 0 5 ) ;户籍在本市的各县流动儿童 ,其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户籍在外省的流动儿童 ( χ2 =14 0 0 ,P <0 0 0 5 )。流动儿童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 :不知道要接种占 6 1 0 8%。提示城市计划免疫工作应重视流动儿童 ,加大对流动人群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 ,提高其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 ,尤其是对流动人群聚集地和户籍在外省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25 ]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3 ]
  • 中山市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赵婉莹,吕海英,周海,叶世南

    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中山市 ,成为传染病爆发或流行的高危人群。 1998~ 2 0 0 1年 ,≤ 7岁流动儿童卡介苗 (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麻疹疫苗 (MV)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分别为 6 1 0 %、6 7 3%、74 5 %、80 0 %。 2 0 0 0~ 2 0 0 2年监测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流动儿童占 5 0 % ;麻疹病例流动人口占 70 4 % ,其中免疫史不详的占 74 3% ,零剂次免疫的占 10 5 %。 1998~ 2 0 0 2年流动人口OPV强化免疫登记接种对象 80 913人 ,接种率 97 9% ,其中零剂次免疫儿童 14 5 2 2人 ,占 17 9%。 2 0 0 2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监测阳性率为 81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34 5。 2 0 0 2年有外来工子弟学校 7所 ,外来工子弟 12 0 78人。根据以上的资料及现行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今后流动人口传染病控制的预防策略。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 ]
  • 山西省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李太生,翟如方,常少英

    为了解山西省免疫接种率现状 ,对近年计划免疫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1996~ 2 0 0 1年四种疫苗[卡介苗 (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百白破联合疫苗 (DPT)、麻疹疫苗 (MV) ]常规免疫估算接种率为5 8 79%~ 80 91% ,四种疫苗调查接种率为 81 5 0 %~ 97 74 % ;1993~ 1999年OPV强化免疫估算接种率为6 5 95 %~ 89 13%。说明常规免疫存在严重滑波现象。接种率监测的核心是掌握应种人数 ,免疫空白主要在 <1岁儿童 ,提示必须定期采取行之有效的查漏补种 ,才能消除免疫空白和提高免疫接种率水平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3 ]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其疫苗

    陈志慧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腮腺炎病毒仅 1个血清型 ,通过对其SH基因序列测定 ,腮腺炎病毒可分为 8个基因型 ,各国流行的病毒为不同基因型。发达国家自广泛应用腮腺炎疫苗后 ,发病率下降 88%~ 99%。但应用含Urabe或L Zagreb疫苗株的腮腺炎疫苗或麻疹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后 ,发生不良反应如无菌性脑膜炎者较多。中国使用较广的为S79株 ,较为安全 ,其抗体阳转率≥ 85 % ,免疫保护率为78 87%。该毒株经蚀斑纯化后 ,其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可提高至 94 %。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引用频次:70 ] |[下载次数:841 ] |[阅读次数:3 ]
  • 影响城市儿童家庭接受预防接种的行为因素分析

    马彦,金涛,谢晖

    为了揭示影响城市儿童家庭接受预防接种的行为因素 ,采用基于合理行为理论建立假设模型 ,设计包含一般情况和行为因素项目的问卷调查表 ,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疫苗使用的因素及作用程度。结果共完成有效问卷5 4 6份 ,应答率为 91%。影响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是参照信念 ,随着所使用疫苗的费用递增 ,参照信念的作用有减弱的趋势 ,而行为态度、遵循态度的作用逐步增强。调查所得数据均有较好的可信度 (Cronback’sα系数 >0 7)。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加强疫苗知识的普及 ,改变儿童家长的消费观念及对疫苗的认识态度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17 ] |[阅读次数:3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高危县动态甄别及其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卓家同,刘巍,钟革,郑志刚,王海涛,谢振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 1996年起每年对麻疹高危县进行甄别 ,并采取麻疹疫苗局部强化免疫措施。甄别与强化免疫 4年后的麻疹疫情同前 4年相比 ,爆发起数少 190起 ,病例减少 172 70例 ,爆发死亡减少 14 3例 ,爆发持续时间减少 6 2 3个月 ,为社会挽回经济失 2 774万元。总投入 2 4 8 4万元 ,投入产出比为 1∶11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27 ]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2 ]
  • 仪征市4起校园麻疹爆发的调查

    李永根,马久华,张建彬,华彪

    2 0 0 0年 1~ 4月 ,仪征市在校园内连续发生 4起麻疹爆发 ,分布在 2个乡 (镇 )的 4所小学 ,总病例 16 3例 ,罹患率分别为 32 12 %、7 83%、6 6 1%、3 4 7% ,占全市 2 0 0 0年麻疹总病例数的 93 14 %。在疫点内采集现症病人血标本 2 2份 ,经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检测 ,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均为阳性。导致爆发的原因是基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报告疫情 ,虚高的麻疹疫苗 (MV)接种率 ,存在着免疫空白。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 ]
  • 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研究

    侯启明,马宵,张庶民,梁雅文,赵建荣,张路民,吕慧贤,田霖,顾磊,雷殿良

    为了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DTwP)基础免疫后抗体持续时间 ,对DTwP免疫 3针后间隔 1个月和 2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免疫后 2个月 ,白喉、破伤风抗体滴度 ,与免疫前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并且仍然远 >0 0 1HAU的保护水平。百日咳疫苗免疫后 2个月 ,其抗体滴度仅为免疫后 1个月抗体滴度的 2 5 %左右 ,免疫后 1个月和 2个月抗体滴度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6 ]
  • 两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基础免疫后百日咳凝集抗体和白喉抗体监测分析

    朱建琼,王莹

    为了解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DTaP)和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DTwP)接种后的血清学免疫效果 ,在东莞市随机选取 3月龄健康婴儿 10 7名 ,分两组分别用DTaP和DTwP做基础免疫 ,在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分别采血 ,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测百日咳凝集抗体 ,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白喉抗体。结果表明 :经DTaP基础免疫后 ,百日咳凝集抗体保护率为 95 83% ,≥ 4倍增长率为 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783 4 3;白喉抗体的保护率为 10 0 0 0 % ,≥ 4倍增长率为 10 0 0 0 % ,平均白喉抗毒素含量 (DAT)为 0 6 8IU/ml。经DTwP基础免疫后百日咳凝集抗体保护率为 98 0 4 % ,≥ 4倍增长率为 10 0 0 0 % ,GMT为 1∶16 34 93;白喉抗体保护率为 10 0 0 0 % ,≥ 4倍增长率为 10 0 0 0 % ,DAT为 1 2 8IU/ml。DTaP和DTwP两组免疫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免疫后两组的百日咳凝集抗体GMT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 =4 6 8,P <0 0 1)。采用DTaP和DTwP作基础免疫均可获得良好的百日咳和白喉的血清学免疫效果。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92 ] |[阅读次数:2 ]
  • 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于燕,李明寅

    为了掌握河南省新生儿破伤风 (NT)的流行病学特征和NT监测系统的运行效果 ,对NT监测系统 1999~2 0 0 2年运行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将其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T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相对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而言 ,NT监测系统的敏感性逐年提高 ;NT病例中旧法接生占 6 2 7% ,流动人口占 33 2 %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 =1 9∶1)。提示NT监测系统运行 4年来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漏报仍较为严重。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

    2004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