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倍尔来福TM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在成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万宗举,张华远,梁争论,李荣成,赵玉良,毕胜利

    为评价倍尔来福TM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在成人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北省以16~ 2 0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按抗甲型肝炎 (甲肝 )病毒抗体 (抗 HAV )和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感染 5项指标均阴性 ,抗 HAV阴性和HBV感染 5项指标阴性或阳性 ,HBV感染 5项指标阴性、抗 HAV阴性或阳性 ,分为AB组、A组和B组 ,按 0、1、6个月程序分别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和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疫苗剂量为每剂含HAV抗原 5 0 0U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10 μg。观察接种疫苗后 72h内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检测免疫后 2个月和7个月的血清抗 HAV阳转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保护率及抗体滴度。结果表明 :AB组局部副反应主要为—过性疼痛 ,全身副反应以低热为主 ,并在 72h内自行恢复。免疫后 7个月 ,AB组与A组抗 HAV阳转率均为 1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2 2 6 6 3mIU/ml和 2 3311mIU/ml;抗 HBs保护率AB组和B组分别为 97 71%和 96 89% ;GMT分别为 10 7mIU/ml和 97mIU/ml,两组阳转率、保护率及GM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 ,在成人中应用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与单价甲肝灭活疫苗和单价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71 ] |[阅读次数:4 ]
  •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的共性问题

    周勇,蔡志坤,张冬娟,潘伟毅,洪青山

    为提高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工作质量 ,对福建省 2 0 0 2年和 2 0 0 3年 1~ 6月HepB常规免疫监测报表、2 0 0 3年福建省计划免疫工作检查结果、2 0 0 3年福建省 1~ 10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抗体监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epB纳入计划免疫后 ,规范了HepB的使用和管理 ,三联单的使用使建卡率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这项措施的宣传和HepB的免费 ,全省HepB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建议把新生儿出生后 12h内及时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纳入控制乙肝策略 ,使用转移卡四联单 ,从控制人群乙肝发病的高度全盘考虑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工作。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49 ] |[阅读次数:3 ]
  • 陕西省扶贫项目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分析

    夏雪琴,卢永,刘西珍,徐艺,张峰,刘毅

    为了解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HepB)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乙肝扶贫项目县礼泉、眉县抽取 5 11名 12~ 18月龄儿童及其母亲为调查对象 ,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结果为 :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95 5 %、94 9%、89 0 % ;母亲HBsAg阳性率 2 2 % ,儿童无 1例HBsAg阳性。分析提示 :第 1胎儿童HepB全程接种率显著地高于≥ 2胎 (χ2 =4 5 5 8,P<0 0 5 ) ;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0 0 88~ 12 5 4 ,P <0 0 5 ) ,全程及时接种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2 1 4 9,P <0 0 1) ;儿童首针HepB接种全部在出生地点 ,第 2、3针主要在乡村级 ;加强培训和开展广泛的宣传是提高HepB接种率的关键 ;借助医生和媒体宣传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开展孕妇HBsAg筛查 ,对其阳性者的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是降低乙肝发病的最佳策略。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2 ]
  • 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张凤梅,陈希平,杨传志,殷克香,汉京华,李若,苗伟

    为观察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 ,于 1997~ 2 0 0 2年随机抽取 1~ 5 9岁人群 ,进行乙肝病毒 (HBV)感染史和乙肝疫苗接种史调查。根据调查情况 ,将调查对象分为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分别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以观察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 :易感人群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 ,能显著提高人群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抗 HBs)阳性率 ,降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免疫起始年龄越小 ,免疫效果越好。 5年以内 ,抗 HBs阳性率维持在 77 6 %以上。不同HBV感染情况的非易感人群 ,接种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同 ,抗 HBc单项阳性效果较好 ,接种后抗 HBs上升到 77 5 4 %。说明重组 (酵母 )乙肝疫苗用于易感人群和抗 HBc单项阳性的非易感人群免疫效果良好。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2 ]
  • 合肥市0~2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晓萍,靳玉惠,王海

    为了解合肥市 0~ 2岁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及影响因素 ,以县 (区 ,下同 )为单位 ,每个县按东、南、西、北、中 5片 ,各随机抽取 1个乡 (街道 ) ,调查 1999年 12月 1日~ 2 0 0 2年 11月 30日出生的儿童 ,采血检测HBsAg ,共调查儿童 6 98名。结果显示 :HBsAg携带率城市为 0 (0 / 383) ,农村为 4 8% (15 / 315 )。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 99 7% (382 / 383)和 98 4 % (310 / 315 ) ,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 (89 3% )高于农村 (79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5 1,P <0 0 1)。同时还显示 :农村县级及以下医院不开展孕妇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检测 ,且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 30 %。由此可见 ,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质量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同时要推广孕妇HBV感染指标筛查 ,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3 ]
  • 一起农村小学麻疹爆发的调查报告

    胡瑚,夏伟,唐云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及存在的问题

    刘崇柏,苏崇鳌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79 ] |[下载次数:366 ] |[阅读次数:3 ]
  • 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清除与抗病毒治疗

    曹惠霖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3 ]
  • 一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红梅,德央,格桑卓玛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3 ]
  • 不安全注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中程度估测的初步研究

    卓家同,Adrian Sleigh,王海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 1992年按多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疾病监测点进行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对 12个村 (街 ) 6 2 4户 1~ 5 9岁居民 1882人采样检测。用放射免疫 (RIA)法检测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结果显示 :乙肝病毒 (HBV)感染流行率为 76 2 % ,男女性相似 ,但男性HBsAg阳性率 (2 3 4 % )是女性 (13 8% )的 1 7倍 ;已婚人群HBV感染流行率比未婚人群高 6 8个百分点 ,0~ 2 0岁暴露于不安全注射人群的HBsAg阳性率比未有机会暴露人群高 12 2个百分点。母亲HBsAg阳性家庭其子女HBsAg阳性率为 6 4 3% ,父亲HBsAg阳性而母亲阴性的家庭其子女HBsAg阳性率为 2 9 4 % ,双亲HBsAg均阴性家庭其子女HBsAg阳性率 15 5 %。研究结果提示 :HBV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不安全注射传播的可能性至少为 12 2 % ,通过出生时产道传播的可能性至少为35 3% ,通过家庭成员生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至少为 13 9% ,通过家庭外生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至少为 3 3% ,通过性传播的可能性至少为 6 8%。 1~ 9岁HBsAg阳性儿童 5 5 %来自不安全注射 ,17%来自家庭内生活接触 ,15 %来自家庭外生活接触 ,13%来自母婴垂?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与固相放射免疫检测法的应用比较

    何晓红,张晔,党秀琴,赵君

    为了比较用于检测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和固相放射免疫检测法(SPRIA) ,2 0 0 2年大同市采用配对比较的方法检测了 0~ 7岁健康儿童的血清 30 9份。结果显示 :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 ,阳性检出率为 0 97% ,RI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 3 2 4 %。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5 14 ,P <0 0 5 )。两种方法用于检测HBsAg一致性好 ,但胶体金试纸快速检测法灵敏度较低。采用SPRI A法检测的 30 9份健康儿童血清HBsAg阳性率为 3 2 4 % ,≤ 3岁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 0 ,>3岁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 4 93%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6 2 5 ,P <0 0 1)。随着年龄的增加 ,HBsAg阳性率升高。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90 ] |[阅读次数:2 ]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刘建地

    为了对国产规范化的、滴度为 10 6 5TCID50 /ml的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 (H2 株 )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 ,随机整群选取 3个不同地区的 1790名 3~ 7岁儿童 ,经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 (抗 HAV)和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均为阴性的 4 13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按出生年月随机分为实验组 (单月 ) 2 0 7名和对照组 (双月 )2 0 6名 ,分别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和乙肝疫苗 ,并对 2 0 7名实验组中的儿童随机抽取 10 0名儿童 ,在接种后 2~ 3d进行随访 ,观察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不良反应情况。于接种疫苗后 3个月和 12个月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部分观察对象血清标本 ,检测抗 HAV。结果显示 :实验组中的 10 0名儿童接种疫苗后 ,未见接种局部有明显红肿热痛、皮疹等反应 ,体温无明显增高 ,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实验组 3个月抗 HAV阳转率为 84 10 % ,1年阳性率为86 39% ,说明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在滴度为 10 6 5TCID50 /ml的剂量下 ,可推广使用。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3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王豪

    研究乙型肝炎 (乙肝 )的自然史对于了解乙肝的发生、发展规律 ,确定预防、治疗乙肝的医学策略均极为重要。目前我国乙肝的传染途径以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婴幼儿时期的水平传播为主。乙肝病毒 (HBV)感染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 3个时期 ,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病毒低水平复制或无复制期。在免疫清除期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表现为病毒复制活跃 ,肝损伤重。如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 ,常伴有病情的缓解。如出现了HBeAg的血清转换 ,但仍有乙肝病毒的活跃复制和肝脏的损伤 ,则病人属HBeAg阴性慢性乙肝。该类病人多有HBV基因的前C区和基础核心启动子的突变 ,治疗效果和预后差。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均可转换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但这种状态可再度转化为活动性肝病。持续肝脏损伤和HBV持续复制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的 5年存活率为 5 5 %~ 80 %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 5年存活率 14 %~ 2 8%。HBsAg有一定的自然转阴率 ,我国约 0 6 %~ 6 6 %。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45 ] |[下载次数:678 ] |[阅读次数:2 ]
  • 中国控制甲型肝炎之前景

    庄昉成,毛江森

    展望中国控制甲型肝炎 (甲肝 )之前景 ,考虑与甲肝流行相关的几个问题 :甲肝病毒 (HAV)的致病特点 ;HAV经粪 口途径传播及人群抗体水平状况。控制甲肝流行的有利因素 :HAV的基因结构稳定 ;绝大多数人HAV可归于Ⅰ型 ,株间核苷酸差异 <15 % ,且HAV只有 1个血清型 ,中和抗体可以中和不同基因型的HAV ;中国控制甲肝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1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理论上甲肝是一种可用疫苗消灭的疾病 ,中国应为此做出贡献。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187 ] |[阅读次数:2 ]
  • 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

    傅明芬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2 ]
  • HealiveTM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生产与应用

    尹卫东

    20 0 0年 ,中国第 1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ealiveTM 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历经 4年研制取得成功。HealiveTM甲肝灭活疫苗灭活纯度高 ,工艺稳定、重复性好。Ⅰ、Ⅱ、Ⅲ期临床研究表明 ,该疫苗安全性好 ,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 10 0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成人为 16 5 7mIU/ml,儿童为 5 96 3mIU/ml。其它临床研究 ,包括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儿童和 1~ 4岁儿童中应用HealiveTM 甲肝灭活疫苗免疫 ,以及用HealiveTM甲肝灭活疫苗为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者做加强免疫 ,均取得良好效果。上市后小范围精细安全性观察及大规模安全性观察 ,再次证明了HealiveTM甲肝灭活疫苗的安全性 ;HealiveTM 甲肝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在平山县小范围甲肝流行中得到初步证明。因此 ,推广使用HealiveTM甲肝灭苗疫苗 ,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30 ] |[阅读次数:2 ]
  • 世界卫生组织乙型肝炎控制目标和策略

    Julian Bilous,Steven Wiersmg,王莉霞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53 ] |[下载次数:179 ] |[阅读次数:2 ]
  •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庄辉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引用频次:76 ] |[下载次数:299 ] |[阅读次数:2 ]
  • 提高边远贫困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探索

    王莉霞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白细胞介素2在无应答人群中免疫效果观察

    何江,张屹,孟海滨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预防接种中群体性癔症样反应诱发因素的探讨

    戴振威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2 ]
  • 由一起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的探讨

    赵云,郭延春,胡广红,潘荣建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2 ]
  • 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中的地位

    王亚娟,杨永弘,沈叙庄,王亚亭,胡允文,姚德秀,佟月娟,Heikki Peltola,Didier Leboulleux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2 ]
  • 2003年4月H1型麻疹病毒输入墨西哥城

    马丽莉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2 ]
  • 布赖顿协作组的由来和任务

    谢广中 ,王树巧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2 ]
  • 美国密歇根州2003年儿童和青年流行性感冒相关的严重发病和死亡

    马丽莉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2 ]
  •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开展预防接种周活动

    马丽莉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阅读次数:2 ]
  • 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型肝炎疫苗低接种率的原因及居民教育

    石川尚子,郝利新,张振喜,崔富强,李慧

    为防止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BV)母婴传播 ,婴儿出生后 2 4h内接种乙肝疫苗 (HepB)非常重要 ,但其接种率很低。为探讨接种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在甘肃省访问了承担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 ,并对婴儿家长及乡村医生进行了小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婴儿家长对乙肝知识了解甚少或有错误。本次调查中 ,2 4h内接种HepB的婴儿全部在医院出生 ,2 4h内未接种的全部在家出生。即使及时接种的婴儿家长亦不知 2 4h内接种HepB的重要性 ,只不过是因为在医院出生才偶然做到了 2 4h内接种。另外 ,在家分娩且非乡村医生接生时 ,婴儿家长即使知道 2 4h内接种的重要性 ,但如不及时通知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也不能及时到家接种。因此 ,为提高婴儿出生后 2 4h内HepB接种率 ,对婴儿家长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孕妇和新婚夫妇的教育非常必要。

    2004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