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仁鹏,韩其厚,徐爱强,宋立志,张丽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4 ]
- 张卓光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疫苗可预防疾病 ,近年开发新的Vero细胞乙脑疫苗是一个热点。介绍了五种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乙脑疫苗的研制情况及特点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18 ] |[阅读次数:5 ] - 王苏燕,马焱霞,徐春娟,吕楠,杜雪玲,周秀萍,王雪光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0 ] |[阅读次数:4 ]
- 严平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4 ]
- 赵铠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227 ] |[阅读次数:4 ]
- 马丽莉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4 ]
-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88 ] |[阅读次数:2 ]
- 马丽莉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阅读次数:3 ]
- 张红,李飒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3 ]
- 贾秀岩,刘丹,吕作芝,张萍,张小梅,高学谦,张元强
为探讨孩尔来福 (Healive)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选择 2~ 15岁抗甲肝病毒抗体 (抗 HAV)阴性健康易感儿童 91名作为接种对象 ,采用 0、6个月程序接种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 2 5 0U/剂 ,观察免疫后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并于全程免疫后 1个月检测抗 HAV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结果显示 :91名观察对象在接种第 1针和第 2针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仅在 8~ 72h出现轻微的一过性局部和全身轻度发热反应。全程免疫后 1个月抗 HAV阳转率为 10 0 % ,抗体GMT为 14 4 0 7mIU/ml。表明Healive甲肝灭活疫苗在儿童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采用 0、6个月免疫程序可获得高滴度抗体。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98 ] |[阅读次数:4 ] - 王晓军,张彦平,张荣珍,陈圆生,梁晓峰
通过对中国 1998~ 2 0 0 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发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乙脑平均发病率水平、病例构成等指标将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划分为 5个区域。中国近年乙脑发病相对集中于 11个高发省 ,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 80 %以上。因此控制高发省乙脑爆发或流行 ,对于降低全国乙脑发病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议对高发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爆发或流行 ,降低乙脑发病 ,并尽早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130 ] |[下载次数:378 ] |[阅读次数:4 ] - 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为评价国产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YDV)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 (PDV)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持久性 ,从YDV上市后不久 ,即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按照常规免疫的程序和剂量 ,建立了接种YDV和PDV两种疫苗的研究队列 ,并对两个队列进行了长达 8年的跟踪研究 ( 1994~ 2 0 0 2年 )。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保护水平及抗体持久性进行了血清学研究和比较 ,结果表明 :在接种疫苗 8年后 ,两种疫苗的有效保护水平大致相近 ,平均抗体滴度都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虽然P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2 6mIU/ml,Y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19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5 14 ,P <0 0 0 1)。但YDV的免疫剂量为 5 μg/ml/人 ,而PDV的免疫剂量却为10 μg/ml/人 ,是YDV的 2倍。提示YDV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持久性至少可维持 8年 ,PDV至少可维持 9年。如能适当增加YDV的免疫剂量 ,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5 ] - 高唯唯,徐德利,来汉江,来庆和,王丽,韩静
为研究接种卡介苗 (BCG)时摇匀疫苗对菌数的影响 ,定量分析BCG摇匀与静置 10min、2 0min、30min时 ,安瓿内上下部分菌数的差异。结果显示 :BCG摇匀时安瓿内上下部分菌数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 10 6 7± 1 2 3与10 85± 1 12 ;u =1 2 6 ,P >0 0 5 ) ;静置 10min、2 0min、30min后 ,安瓿内上下部分菌数分别是 8 87± 1 36与14 2 8± 1 2 3(u =4 0 1,P <0 0 1)、5 5 8± 1 5 5与 15 6 7± 1 2 7(u =4 39,P <0 0 1)、1 6 9± 1 6 7与 2 0 5 7±1 32 ( u =4 4 4 ,P <0 0 1)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静置与摇匀时的菌数差异亦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因此 ,BCG溶解后 ,必须摇匀使用。摇匀后静置 10min、2 0min、30min时 ,同一安瓿内上下部分的菌数相差 2倍、3倍、12倍 ;与摇匀后比较 ,上部菌数量分别减少至 83 1%、5 2 3%、15 8%。接种未摇匀的BCG ,可能使接种失败或者增加局部不良反应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3 ] - 曹玲生,李大年,潘贵霞,郑依伦,胡柏柳,陶艳峰
为客观评价安庆市麻疹监测系统 (MMS)现状 ,对 1998年以来MMS运转状况进行了分析。 1998~ 2 0 0 2年 ,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14 86例 ,采集血清标本 115 4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 5 16例。血清标本采集率和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由 1998年的 71 0 5 %和 2 2 2 2 %上升到 2 0 0 2年的 87 94 %和 5 5 2 7%。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麻疹监测的培训 ,对麻疹监测工作开展经常性督导和主动搜索 ,MMS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 0 0 2年与 2 0 0 1年相比 ,血清标本采集率由 6 7 5 7%上升到 87 94 % ;标本运送及时率由 70 5 4 %上升到 84 5 9% ;实验室结果及时反馈率由 38 5 1%上升到 4 7 0 1% ;麻疹IgM抗体阳性率由 4 1 2 9%上升到 5 5 2 7% ;实验室确诊病例由 38 0 7%上升到 6 7 97%。 2 0 0 1~ 2 0 0 2年共有 13起麻疹爆发 ,病例 2 32例 ,学龄儿童病例占 6 6 38%。分析麻疹病例的免疫史 ,说明安庆市的常规免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要着重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接种质量 ,抓好接种资料的管理。针对MMS存在的病例漏报、迟报、误报问题 ,要通过增加人员培训和加强管理来解决。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3 ] - 刘军,周为文,谢振国,罗水英,钟革,刘巍,班华国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提供本底资料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于 2 0 0 3年调查了 0~ 3岁儿童 5 6 70人 ,儿童母亲 12 16人。结果显示 :0~ 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76 16 %、73 4 4 %、32 6 6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 3 37%、4 0 18%、5 17%。与 1992年调查结果相比较 ,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了 77 6 1% ,HBsAg携带率由 9 6 8%降至 3 37% ,保护率为 6 5 19%。首针及时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接种的儿童 ,HBsAg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儿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 ,降低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成为今后乙肝控制工作的重点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3 ] - 刘铭,刘宁,苏飞
为了解关口村村民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程度 ,对全村 5 2 4人采血进行普查。结果显示 :HBV感染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率平均为 5 7 2 5 %和 12 2 1% ,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分别为 6 4 0 6 %和19 14 % ,女性分别为 5 0 75 %和 5 6 0 % ,且女性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占 2 0 0 0 %。HBsAg阳性率 1~ 3岁为 5 4 1% ,<2 0岁平均为 8 10 % ,≥ 2 0岁平均为 15 88%。表明该村HBV免疫水平较低 ,为HBV高感染区 ,男性高于女性 ,感染主要发生在成人。提示该村HBV感染除来自母婴传播外 ,水平传播起着很重要作用 ,因此除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外 ,还应对其他易感人群 ,尤其是 <2 0岁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3 ] - 董荫良,钱兴丽,侯宗柳,车艳春,邵聪文
为了评价保存在不同条件下的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的稳定性 ,将疫苗分别置 - 2 0℃ 36个月、2~ 8℃ 2 4个月、18~ 2 2℃ 1~ 6周、37℃ 1~ 5d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疫苗的感染性滴度 ,Reed Muench法计算CCID50 。结果显示 :保存于 - 2 0℃ 30个月、2~ 8℃ 18个月、18~ 2 2℃ 2周、37℃ 3d ,疫苗的感染性滴度平均下降了 0 2 9、0 2 1、0 33、0 38LgCCID50 。表明被检测的口服液体型脊灰减毒活疫苗稳定性较好 ,不同条件下疫苗的感染性滴度下降的程度均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 0 0 0版 )允许的范围内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2 ] - 沈月根,顾谢君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5 ] |[阅读次数:3 ]
- 胡云峰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3 ]
- 韩成星,张进,段庆安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3 ]
- 陈列胜
水痘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是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Oka水痘病毒株接种于MRC 5人二倍体细胞 ,制成冻干水痘疫苗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该疫苗主要技术指标 (病毒滴度、残余水分等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程要求 ,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同时稳定性试验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该水痘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89 ] |[阅读次数:3 ] - 梁争论,李艳萍,荆庆,吴小音,李荣成,王建峰,杨继业,钟熙,任玲君,李河民,张华远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385 ] |[阅读次数:4 ] - 罗耀星,雷仁宇,陆碧茹,邵晓萍,蔡汉港,张吉凯,阳文胜,李建基
广东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经过连续 6年的低水平流行 (发病率 0 13/10万~ 0 19/10万 )后 ,2 0 0 3年发生局部地区的流行。为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 ,对当年乙脑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乙脑疫情波及全省 2 1个市中的 19个市 ,乙脑发病率 0 5 0 /10万 ,病死率 7 81%。其中 4个市的病例数占全省的 6 8 4 9% ( 2 6 3/384 )。 6月为发病高峰 ,当月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 6 5 10 %。乙脑病例中≤ 6岁占 5 7 5 5 % ,7~ 9岁占 2 9 4 3% ,≥ 10岁占13 0 2 % ,与往年相比 ,2 0 0 3年大年龄组病人比例有增高的趋势。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乙脑病例的82 0 3%。为了控制乙脑流行 ,5~ 6月在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灭活疫苗应急接种 ,在非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 ,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达 96 6 8% ( 5 5 4 4 4 81/5 7346 5 9)。结果使全省乙脑流行时间缩短了 1个月。为全面落实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建议把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2 ] - 王富良,胡东良,徐钟渭,谭永达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3 ]
- 周海,赵婉莹,罗小铭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3 ]
- 郭继承,景嵘,景明,易晓玲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 ]
- 胡家瑜,施燕,倪莹箐,刘红联,汤素文,王建国
为观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MMR) 2剂免疫的效果 ,选择 8月龄已接种 1剂麻疹疫苗、且在 12~ 18月龄已接种 1剂MMR ,无风疹疫苗及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的健康儿童 110人 ,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 ,并在免疫前和免疫后 1个月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 0 3ml,检测麻疹IgG抗体、腮腺炎血凝抑制 (HI)抗体、风疹HI抗体。结果显示 :观察对象在 4周岁时进行第 2剂MMR免疫前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风疹HI抗体阳性率 10 0 0 0 % ,而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 5 8 18%。而第 2剂MMR免疫后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2 6 78,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14 6 8% ;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为 10 0 0 0 % ,GMT为 1∶6 11 90 ,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5 0 4 8% ;腮腺炎HI抗体阳性率为 98 0 0 % ,GMT为 1∶32 4 9,较免疫前≥ 4倍增长率为 6 9 0 9%。表明MMR 2剂的免疫效果较好 ,为了消除麻疹、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及控制腮腺炎 ,上海市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在进一步开展接种MMR流行病学效果调查的基础上 ,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采取 2剂MMR接种方案。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102 ] |[下载次数:364 ] |[阅读次数:2 ] - 谭吉宾,曹卫华,逄增昌,林鹏,董海英,綦斐,王少丽
青岛市 1990~ 2 0 0 3年共报告成人麻疹 2 30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0 30 /10万 ( 0~ 1 17/10万 )。 1997年以前 ,成人麻疹呈散发 ,而 1998年以后发病明显增加 ,1998~ 2 0 0 3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0 6 0 /10万 ( 0 13/10万~1 17/10万 ) ,与 1990~ 1997年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 0 0 7/10万相比 ,上升了 7 5 7倍。发病高峰在每年的 3~ 5月。 71 31%的病例为 18~ 2 4岁 ,196 9年及以后出生人群的发病危险是 196 9年以前出生人群的 19 83倍。外来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 4 8 2 6 % ,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工人 (占 4 4 35 % )、大学生 ( 14 78% )、农民 ( 11 74 % )等是成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外来人口发病是青岛市成人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 ,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免疫失败是导致成人麻疹发病增高的关键原因。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2 ] - 杨进,司国爱,曾竣,张杰,梁贵臣,梁大斌,廖和壮,李翠云,黄焕新,董柏青,杨宏徽,Rion Leon Ochiai,Carolina Danovaro,Ali Mohammad,Camilo J Acosta
为考核国产伤寒Vi多糖疫苗在现场试验的效果 ,以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对照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城市和农村的 5~ 6 0岁居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接种。结果显示 :应接种对象 1180 71人 ,实际接种 92 4 76人 ,接种率为 78 32 % ,其中伤寒Vi多糖疫苗为 76 87%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 79 6 9% ;接种率最高的组群接种率为 92 4 8% ,最低为 6 5 2 0 %。按城乡划分 ,城区的接种率为 77 2 9% ,农村的接种率为 80 5 8% ,组群接种率的高低分布无明显的地理性差异。 5~ 9岁接种率最高为 89 6 5 % ,2 0~ 2 9岁接种率最低为 6 9 0 7% ;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 0 7%和 82 11%。有 6 6人被观察到或报告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1 37/ 10万。表明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好。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中 ,充分发挥当地干部的宣传组织作用 ,并把接种的有关信息提前通知当地居民 ,对于提高接种率十分重要。补漏接种能使接种率低的组群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注射操作程序 ,避免发生不安全注射事故。两种疫苗的平均接种率、年龄别接种率、性别接种率、组群接种率的地理分布均达到了较好均衡性 ,是可比的 ,为今后考核疫苗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现场背景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6 ] |[阅读次数:2 ] - 辛克盛,刘慧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47 ] |[阅读次数:3 ]
- 吴新喜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2 ]
- 黄莉芳,姚敏芳,柳丽江,姜伟,倪雨中,翟祥军
为进一步完善乙型肝炎 (乙肝 )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1992~ 2 0 0 0年出生的儿童194 2名 ,对接种乙肝疫苗后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992~ 2 0 0 0年出生儿童其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95 5 2 % ,HBsAg携带率为 1 34% ,其中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1 0 8%和 6 90 % ,免疫组的保护率为 84 35 % ,无乙肝疫苗免疫史的儿童多为流动儿童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14 ] |[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3 ] - 罗东,李荣成,龚健,胡克,徐志一,汪萱怡
为了考核甲型肝炎 (甲肝 )减毒活疫苗 (LA 1株 )的流行病学效果 ,于 1996年 12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1~ 12岁儿童 7 6万人为观察对象 ,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对象按个体出生月份单、双随机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接种 1ml,滴度为 10 6 5TCID50 的甲肝减毒活疫苗 ,对照组注射 1针伤寒Vi多糖疫苗 ,外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 :在 5年的随访中 ,对照组和外对照组出现甲肝 38例 ,累积发病率 6 2 79/ 10万 ,疫苗接种组出现甲肝 1例 ,累积发病率 6 34/ 10万 ,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保护率为89 90 % ,95 %可信限为 6 9 86 %~ 10 0 0 0 %。表明规范化 ( 10 6 5TCID50 /ml)甲肝减毒活疫苗 (LA 1株 ) 5年的流行病学效果良好
2004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