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周剑惠,陈超,刘桂艳,许强,张燕,朱贞,张运祥,田鑫,曹凤瑞,宋和,徐羽迪,王兆南,于瑞兰,徐力,中山哲夫,许文波

    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基因型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首先对RT PCR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实验证明 ,对 1 1株麻疹病毒提取核糖核酸 (RNA) ,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后全部出现阳性特异条带。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 ,扩增 6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 9株 ,同时又扩增其它非麻疹病毒。结果 9株 6种基因型麻疹病毒RT PCR均呈现阳性条带 ,说明本研究采用的RT PCR方法敏感。而非麻疹病毒RT PCR结果为阴性 ,均未见阳性条带 ,说明该RT PCR方法特异。根据H1 和H2 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别被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Ⅰ切割成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段 ,建立RFLP快速基因定型方法。之后 ,对建立的RFL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实验证明。利用该方法对吉林省连续两年分离到的 9株麻疹野病毒 [已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 基因型 ]进行验证 ,结果均为H1 基因型麻疹病毒 ,证实该PCR RFLP结果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 ,也说明该方法敏感。同时 ,又对 7种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应用PCR RFLP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只有H1 和H2 基因型麻疹病毒被限制性内切酶SalⅠ和BamH?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33 ] |[阅读次数:2 ]
  • 中国2003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许文波,李杰,王东艳,张勇,严冬梅,祝双利,朱晖,侯晓辉,赵蓉,安洪秋,温宁,陈立

    2 0 0 3年 ,中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从 5 0 1 4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收集了 9987份粪便标本 ,所有粪便标本用L2 0B、RD细胞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分离。从 37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 (PV) ,分离率为 7 4%。然后对所有病毒做了血清定型 ,其中Ⅰ型5 5例 ,Ⅱ型 1 32例 ,Ⅲ型 70例 ,混合型 74例 ,PV与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混合 1 6例。从 4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NPEV ,分离率为 9 6 %。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共收到送检的 4 75株PV标本 ,其中 373株来源于AFP病例 ,1 0 2株从AFP病例接触者、流动人口、非AFP病例、健康人群等分离到。对送检的 4 75株进行了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 ,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两种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血清型中和试验复核和PCR RFLP鉴定结果显示 :4 75株中 ,PVⅠ型疫苗株 80株 ,Ⅱ型疫苗株 1 4 6株 ,Ⅲ型疫苗株 1 0 5株 ,混合型疫苗株 98株 ,PV +NPEV1 7株 ,疫苗Ⅰ、Ⅱ、Ⅲ型变异株分别为 1 0、1 0、9株。将PV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 ,所有单型毒株共 5 96株 ,经ELISA试验鉴定 ,其中疫苗类似株 (SL) 5 73株 ,占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55 ] |[阅读次数:2 ]
  • 韶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

    黄辉,胡国超,邓俊兴

    为了解韶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 (脊灰 )抗体水平 ,为及时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2年分别对 1岁、2~ 4岁、6~ 8岁、1 3~ 1 5岁、2 0~ 4 0岁 5个年龄组共计 2 2 6人进行了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 :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达到 1 0 0 %,Ⅰ、Ⅱ、Ⅲ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2 2 3 7、1∶2 1 3 6、1∶1 5 1 5。表明韶关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状况良好 ,脊灰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4 ] |[阅读次数:2 ]
  • 南宁市2001~2003年麻疹病例资料分析与对策

    石健,徐斌,唐金芳

    为了解南宁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报告情况 ,对 2 0 0 1~ 2 0 0 3年传染病报告系统的 4 98例麻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1~ 1 3岁为麻疹的高发年龄 ;3~ 6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 ;<1岁麻疹的性别构成与南宁市同年龄儿童的性别构成有显著差异 ;病例构成中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 4 1 2 %和 32 9%;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 4 6 0 %,完成全程接种的占 1 6 5 %;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2 ]
  • 山西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的调查

    常少英,李太生,李国英,范富云,安建会,翟如方

    为了解山西省基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 ,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对1 2 0个城乡基层接种点进行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除 1个接种点是一次性注射器与玻璃注射器混合使用外 ,其余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 ;99 2 %的接种点实行了“一人一针一管” ,但仍有 5 8%的接种点不能正确处理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个别乡村医生不知道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部位和贮存条件 ,存在不安全注射隐患。建议 :加强对基层计划免疫人员的培训及督导 ,对公众开展安全注射知识的宣传。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 ]
  • 安徽省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监测及其流行病学分析

    刘丹青,赵月萍,陈晓琴,沈永刚,余文周,唐继海,戴振威

    安徽省在 2 0 0 1、2 0 0 2、2 0 0 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中 ,有 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与脊灰疫苗 (Sabin)株相比 ,VP1 区核苷酸差异率为 0 2 2 %~ 0 99%,其中 1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 8例主要分布在几个相邻的县 ,年龄主要在≤ 1岁 (7例 ) ,有明显的类似脊灰症状 ,其中 5例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 ,当地口服脊灰疫苗 (OPV)接种率调查 ,除 1个村为 4 0 %外 ,其余均 >80 %。表明安徽省局部地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的循环 ,但未在人间传播。今后仍应加强儿童OPV常规免疫 ,加强AFP病例监测 ,有计划地开展OPV强化免疫。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1 ]
  • 浙江省局部地区2002~2003年流行的无菌性脑膜脑炎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龚黎明,严菊英,葛琼,史雯,卢亦愚,李敏红,冯燕

    浙江省局部地区 2 0 0 2~ 2 0 0 3年多次出现无菌性脑膜脑炎的流行。为对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采集了临床标本 ,采用HEp 2、RD、Vero等细胞分离病毒 ,并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进行特异性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结果显示 :5 1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埃可病毒 30型 (ECHO3 0 ) 5株 ,柯萨奇病毒B组 5型 (Coxsack ievirusB5,Cox B5) 1株 ;6 8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CHO3 0 34株 ,Cox B51株。RT PCR的结果与上述病毒分离结果相一致。此外 ,对采集的 1 5例患者的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了特异性中和抗体 ,其中 1 3例患者抗体呈≥ 4倍增长。证实引起浙江省局部地区 2 0 0 2~ 2 0 0 3年无菌性脑膜脑炎的主要病原为ECHO3 0 。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2 ]
  • 北京市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

    王凌云,张合润,王玉梅

    为了解北京市 2 0 0 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进展、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对北京市 2 0 0 3年AFP病例进行分析 ,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北京市 2 0 0 3年共报告本地AFP病例 2 0例 ,其中 <1岁 4例 (2 0 %) ,1~ 4岁 7例 (35 %) ,>4岁 9例 (45 %)。口服脊灰疫苗 (OPV) 1次的 2例 (1 0 %) ,≥ 3次的 1 6例 (80 %) ,不详的 2例 (1 0 %)。共采集了 4 0份粪便标本 ,未分离到脊灰病毒。 2例AFP病例的 4份粪便标本 (1 0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2 0例AFP病例最后分类为 :脊灰确诊病例 0例 ,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1例 (5 %) ,脊灰排除病例 1 9例 (95 %)。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表明北京市 1 985~ 2 0 0 3年已连续 1 9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AFP病例监测系统已具有监测出脊灰野病毒的能力 ,今后应进一步消除监测中的漏报和免疫空白点 ,保持北京市无脊灰状态。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3 ] |[阅读次数:2 ]
  • 全球2003年1月~2004年4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张振国,孙印旗,张俊棉,宋慧军,郭彧,李静,陈玫,张晓晔,张富斌,刘曙光

    河北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 375例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2 34/1 0万 ,全部排除脊灰。病例分布于 1 4 6个县 (市、区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 47%,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2 0 0 4年度全省开展 2轮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第 1轮强化免疫报告应种儿童 2 4 71 90 8人 ,实种儿童 2 4 3871 7人 ,接种率 98 6 6 %;第 2轮报告应种儿童2 5 1 36 97人 ,实种儿童 2 4 86 0 97人 ,接种率 98 90 %。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 ] |[阅读次数:2 ]
  • 山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与评价

    范富云,李太生,常少英,李爱英,常一华

    为提高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质量 ,保持无脊灰状态。按照《2 0 0 3~ 2 0 1 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的要求 ,在全省开展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工作。结果显示 :2 0 0 3年报告 1 74例AFP病例 ,分布在 1 1个市的 82个县 (区、市 )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 0 3/ 1 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96 5 5 %,粪便标本送检及时率 95 40 %,随访表送达及时率 99 43%。市级和县级卫生防疫站零病例报告及时率 95 70 %和 93 0 0 %。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99 31 %,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接种率第 1轮 97 81 %,第 2轮 98 1 8%。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保持在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 ] |[阅读次数:2 ]
  •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003年1月~2004年5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吉林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情况分析

    林琳,陈超,周剑惠,田鑫,刘影,郝旭,张运祥,常新,李大强,郑文毅

    吉林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80例 ,分布在 4 1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6 8 33%。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1 5 8/ 1 0万 ,报告后 4 8h内调查率 96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83%,粪便标本 7d内送达率 96 %,随访表 75d内送达率 89%。 2 0 0 3年在 6 0个县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第 1轮应种儿童 70 75 39人 ,实种儿童 6 72 70 8人 ,报告接种率 95 0 8%;第 2轮应种儿童71 0 91 0人 ,实种儿童 6 790 2 8人 ,报告接种率 95 5 2 %。在登记的应种儿童中 ,第 1轮零剂次免疫儿童 1 81 5 7人 ,占登记儿童数的 2 5 7%;第 2轮零剂次免疫儿童 1 4 2 6 5人 ,占登记儿童数的 2 0 1 %。吉林省保持无脊灰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为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发生 ,必须不断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 ,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 ,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1 ] |[阅读次数:2 ]
  • 脊髓灰质炎:苏丹出现输入病例尼日利亚北部的情况

    马丽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1 ]
  • 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郑焕英,黄平,陈秋霞,林永杰,柯昌文,罗耀星

    对广东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采集 2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 2 5株 ,阳性率为 8 96 %,均为疫苗株。其中PVⅡ型 1 4株 ,占 5 6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1 7株 ,阳性率为 6 0 9%。对 2 0 0 3年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 1~ 2次和≥ 3次免疫者 ,分别为 4 3 75 %、2 2 2 2 %和 2 37%;1 8例 6 0d后随访残留麻痹的病例PVⅡ分离率为 38 89%。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36 ] |[阅读次数:2 ]
  • 江苏省2003年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评价

    汤奋扬,冯永庄

    江苏省 2 0 0 3年继续开展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 ,2 0 0 3年共报告AFP病例 2 0 3例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5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AFP病例及时随访率、粪便标本及时送检率、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率均 >93 0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 ,全省AFP病例漏报率为 3 8%。全省继续开展脊灰病原学监测 ,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同时继续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两轮强化免疫报告服苗率均 >98 0 %。表明江苏省AFP病例监测质量较高 ,消灭脊灰各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全省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2 ]
  • 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区1999~2002年持续降低麻疹死亡率的进展

    马丽莉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 ]
  • 玉溪市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情况初评

    马运葵,李廷学,祁昆,吴丽清,任志艳,杨晶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7 ] |[阅读次数:2 ]
  • 北京市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孙美平,范晨阳,刘东磊,刘维祥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145 ] |[阅读次数:2 ]
  • 《中国计划免疫》杂志稿约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阅读次数:2 ]
  • 訾维廉同志逝世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阅读次数:2 ]
  • 四川省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

    李健,刘青恋,罗湘蜀

    为了解四川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 ,对 1 999年以来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全省市 (州 ,下同 )、县 (区、市 )级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性 1 999年分别为 93 7%和 97 5 %;2 0 0 3年提高到 1 0 0 0 %和99 4%。 1 999~ 2 0 0 3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 6 5 9%~ 97 2 %,1 999~ 2 0 0 3年卡介苗等 5种疫苗估算接种率为 36 9%~ 81 2 %,与报告接种率有一定的差距。D值显示 :6个市的资料为可信 ,8个市可疑 ,7个市不可信。提示计划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 ,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和部分市工作薄弱有关。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76 ] |[阅读次数:2 ]
  • 河北省1997~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宋慧军,张振国,张晓晔,陈玫,郭彧

    河北省 1 997~ 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病毒学监测中 ,共有 2 0 2例分离到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 ,年均NPEV分离率 1 0 1 %。对分离到的NPEV毒株进行了型别鉴定 ,在明确定型的 1 0 3株NPEV中 ,包括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Cox )A组 1个型 ;Cox B组 5个型 ;埃可病毒 (ECHO) 1 4个型。RD细胞对ECHO和Cox A9敏感 ,HEp 2细胞对Cox B敏感。取消HEp 2细胞的使用 ,会造成多数Cox B和一些未能定型的NPEV漏检 ,使NPEV分离率明显降低。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儿童 ,以 1岁和 2岁为多。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2 ]
  • 中国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温宁,左树岩,尤雪丹,殷大鹏,梁晓峰

    中国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 5 30 0例 ,其中AFP病例 5 1 0 7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 ,5 0 1 7例中 5 0 86例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 ,2 1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 5 1 0 7例AFP病例覆盖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 1 96 3个县 (区、市、旗 ,下同 ) ,占全国总县数的 6 8 6 %。全年每月进行含零病例报告的县 >90 %。全国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79/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48 ] |[阅读次数:2 ]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致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柴玉莲,任旭铭,董萍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3 ] |[阅读次数:2 ]
  • 浅析支原体污染对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离率的影响

    严冬梅,张勇,王东艳,安洪秋,李杰,祝双利,许文波

    为探讨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网络中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分离率下降的原因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 4 0份脊灰病毒 (PV)分离物 ,用国家脊灰实验室的RD、HEp 2、L2 0B细胞及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牛血清进行了支原体检测。结果显示 :4 0份PV分离物中 ,37份检测到支原体 ,阳性率为92 5 %,其中 9份PV分离物感染了 2种支原体 ;3种细胞悬液均被同种支原体污染 ;3份牛血清中未检出支原体。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证明 ,污染的 2种支原体为猪鼻支原体 (M hyorhinis)和精氨酸支原体 (M arginini)。该实验表明 ,脊灰实验室网络中普遍存在支原体污染 ,这也许是导致近年来NPEV分离率普遍下降的原因之一。NPEV分离率是评价脊灰实验室监测敏感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正处于消灭脊灰后期的一个关键时期 ,除了有来自邻国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外 ,因为我国是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脊灰的国家 ,还有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或由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起病例的危险。实验室监测敏感性下降会导致这些病毒的漏检 ,从而增加其向外扩散的危险。因此必须彻底消除支原体污染 ,以提高脊灰实验室网络的敏感性 ,保证网络监测的质量。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78 ] |[阅读次数:2 ]
  • 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

    闫绍宏,段术琴,武贵森,南立娟,顾苏仪

    内蒙古自治区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73例 ,分布在 1 1个盟 (市 ,下同 )的 4 2个旗 (县、区、市 ,下同 ) ,占全自治区总旗数的 4 1 6 %。 <1 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 2 / 1 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93%,AFP病例麻痹后 75d内随访表送达率为 77%,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3年全自治区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达 99 4%。 2 0 0 3/2 0 0 4年在 85个旗开展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每轮报告接种率均 >95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 ,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保持高水平、高质量OPV常规免疫接种和强化免疫活动。

    2004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