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张燕,许文波,朱贞,蒋小泓,胡家瑜,王建国,张金芳,何吉兰,孙莉,林春燕,凌华,李聪勇,刘杨,马艳,张晋琳,王常银,杨学磊,章传真,李平,杜雯,郑蕾,梁勇,姬奕昕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2005年03期 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引用频次:81 ] |[下载次数:334 ] |[阅读次数:50 ]
  • 沪_(191)麻疹病毒疫苗株的核蛋白基因分析

    马雷钧,徐闻青,徐帆洪,王兵,陈志慧

    目的研究沪191(S191)麻疹病毒疫苗株的核蛋白(N)基因。方法将S191株主代病毒(HK33HAM39CEC20)在实验室连续传递11代,从原代鸡胚细胞(CEC)20代连续传至CEC31代。除观察每代病毒培养特性外,还选其中的21、22、25、26、29、30、31代病毒及S191强毒株(HK33HAM45)、Edmonston(Ed)强毒株(HK28HAM40MRC-55),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这些病毒标本的N基因编码区的全长以及羧基末端的450个核苷酸区域进行片段扩增。结果通过N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S191疫苗株与强毒株在N基因上有10~13个核苷酸差异,差异率为0·63%~0·82%。S191株主代病毒在CEC上连续传递11代的过程中,有2个代次病毒的个别核苷酸出现有义突变,分别导致第22代病毒的278位氨基酸Glu→Lys,第26代病毒的341位氨基酸Val→Lys,但这一变化不存在重复性,随着继续传代又恢复到21代的序列水平。结论S191麻疹病毒疫苗株在CEC长期传代过程中,各代次之间的N基因高变区序列一致,包括N基因中与免疫功能有关的3个B细胞表位区域的序列在传代中也无改变,故不可能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2005年03期 175-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30 ]
  • 北京市1998~2003年麻疹病原学监测初步分析

    和京果,杨洁,陈萌,许文波,陈丽娟

    目的为开展有效的麻疹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1998~2003年麻疹病毒分离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实验室确诊率、标本阳性检出率、病毒分离成功率等指标评价监测工作。结果153例麻疹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112例,确诊率为73·20%。1998~2003年病毒分离成功者15例(16株),占确诊病例总数的13·39%,病毒分离成功率随病例出疹天数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麻疹确诊病例尿液标本中,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9·63%,显著高于咽拭子中的检出率(7·48%)。此外,23例同时收集有咽拭子和尿液标本的确诊病例中,病毒分离成功率为34·78%,尿液和咽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9%(6/23)和13·04%(3/23)。结论增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麻疹病例的鉴别能力,同时采集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加强与医疗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出疹3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切实保证标本储存、运输条件,对超过急性出疹5d的标本不再进行病毒分离。

    2005年03期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53 ]
  • 陕西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基因分型

    李平,司源,武继守,刘西珍,刘毅,常荣芬,关蓉晖,许文波

    目的了解陕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探讨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在2000~2003年采集陕西省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标本56份,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麻疹病毒15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结果7株麻疹病毒均属H1基因型,其中H1a4株,H1b3株,H1a和H1b在450个核苷酸片段中的差异为2%~4%。结论H1a和H1b在陕西省隔年流行,流行优势株的变化可能受本土病毒变异和邻省输入病毒的双重影响。

    2005年03期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37 ]
  • 接种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出现局部肉芽肿1例报告

    王玉兰

    2005年03期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49 ]
  •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麻疹IgG抗体中的应用与比较

    毛乃颖,蒋小泓,吴立萍,南立娟,许文波

    目的对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半定量ELISA方法做比较。方法收集2003年的92份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健康成人血清,用德国维润公司定量ELISA试剂盒测定麻疹IgG抗体滴度。这些血清已经用半定量方法将抗体滴度分为阴性和1∶200、1∶800、1∶3200、1∶12800四个组。将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定性测定结果分析发现,92份血清标本中,5份阴性,1份可疑,86份阳性,与传统半定量ELISA方法的一致率为96·74%,统计分析两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定量测定结果分析发现,随着抗体滴度的增高,该组血清抗体国际单位(IU)也随之上升,均数也随之增高,抗体滴度分组与抗体IU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s)为0·963,P<0·000。可重复性检验证明该试剂的可重复性较好。结论定量ELISA方法在麻疹以及其它病毒血清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优势。

    2005年03期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266 ] |[阅读次数:37 ]
  • 美国2003~2004学年入学儿童接种率

    马丽莉

    2005年03期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42 ]
  • 贵州省2003年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童亦兵,杜雯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3年麻疹爆发的原因。方法对每起麻疹爆发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2003年发生74起麻疹爆发,疫情波及9个地区(州、市)的36个乡(镇),累计报告发病1756例,死亡17人。麻疹爆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5月;发病年龄以5~13岁为多(占74·5%)。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工作开展差,疫情报告不及时,实验室监测不完善等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的蔓延主要原因。结论由于MV初免接种率低等原因,导致局部地区出现麻疹爆发,因此控制爆发成为控制麻疹的当务之急。

    2005年03期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30 ]
  • 甘肃省2003年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张宁静,付鸿,李慧,崔富强

    目的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方法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1612例,发病率6·24/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5%,免疫史不详者占34·06%。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检测。结论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要加强基层疫情报告;建立麻疹实验室网络,提高麻疹IgM抗体检测率。

    2005年03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32 ]
  • 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与感染麻疹情况分析

    沈月根

    2005年03期 194-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29 ]
  • 山东省部分地区2003年健康人群A群 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监测

    李漫时,宋立志,肖作奎,张丽,许青,徐爱强

    目的了解山东省健康人群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水平。方法2003年对济南等5个市的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了A群、C群流脑I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1·98%(1419/173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7·52;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和GMT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0·11,F=16·23,P均<0·01),<3、20~39、40~岁组均低于平均水平。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仅为7·89%(134/1699),GMT为1∶1·21,其中有6名≥15岁检测对象C群抗体滴度≥1∶32,提示山东省可能存在C群脑膜炎球菌的自然感染。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流脑的控制工作,建议完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免疫策略,同时开展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的试点与观察工作。

    2005年03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69 ]
  •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朱建琼,赵明其,梁景强

    2005年03期 19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38 ]
  • 三种不同原理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朱贞,张燕,毛乃颖,刘中华,崔爱利,蒋小泓,陈彪,韩玉霞,詹军,吴立平,许文波

    目的比较不同原理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诊断中的应用,以便研制开发更先进的诊断试剂,应对可能发生的SARS再次流行。方法对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送检的正常成年人血清标本44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SARS患者血清标本62份,宁夏回族自治区CDC送检SARS患者及疑似患者血清28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原理的间接ELISA试剂进行抗体检测:①美国CDC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A、IgM、IgG抗体的试剂;②国内某公司采用全病毒灭活抗原包被,检测血清IgG及IgM抗体试剂;③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刺突蛋白(spikeprotein,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蛋白)抗原包被,检测血清中IgM及IgG抗体的试剂。结果通过比较研究显示:试剂①与试剂③的特异性较高,3种试剂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由于全病毒裂解抽提液作包被抗原其生产过程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要求条件高,所以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的蛋白来制备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有自身的优越性。由于N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各毒株之间的变异又很小,因此以体外基因重组N蛋白代替全病毒裂解液蛋白,是SARS抗体检测试剂的发展方向。

    2005年03期 198-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27 ] |[阅读次数:74 ]
  • 美国衣阿华州2004年通过采取暴露后预防 隔离 留观等措施控制一起与输入有关的麻疹爆发事件

    马丽莉

    2005年03期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55 ]
  • 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持续效果探讨(18年随访结果)

    吴维寿,孙超美,姜铭波,张国华,周宁,欧阳佩英,汪萱怡,徐志一

    目的探讨新生儿接种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持续效果。方法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1次,考核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乙肝发病监测。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持续稳定在95%上下。18年间11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始终<1%,平均HBsAg阳性率0·62%,较免疫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均呈大幅度下降。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93·65%(95%可信区间为92·51%~94·78%)。1986年后出生并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对象中,仅2002年发生急性乙肝1例。结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18年尚无需加强免疫。

    2005年03期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50 ]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54 ]
  • 乙型肝炎疫苗

    马丽莉

    2005年03期 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34 ]
  • 金平县老勐苗族乡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李琼芬,郑克勤,李桂珍,高媛,陈晓娟,蒋立

    目的了解金平县老勐苗族乡伤寒爆发情况。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2003年12月10日~2004年3月27日,在金平县老勐苗族乡,由于家庭聚餐引起食物型伤寒爆发,共发生45例,死亡1例。病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6岁,病例之间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腹泻,表情淡漠,食欲不振,听力减退,相对缓脉。实验室检测结果:血液及肛拭标本伤寒杆菌培养阳性。血清肥达氏试验特异性“O”抗体阳性,“H”抗体阳性。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健康民风民俗,主动接受预防接种,预防伤寒爆发、流行。

    2005年03期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55 ]
  • 纯化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补尔~(TM)临床试验概述

    舒俭德

    2005年03期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50 ]
  • 自毁型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影响的评价

    周玉清,郑景山,沈永刚,朱徐,梁晓峰,王晓军

    目的为了评价使用自毁型(AD)注射器对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影响,促进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实施。方法在湖北、安徽省每省随机抽取2个县,分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小组访谈。结果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94%、85%和88%;实验组村医安全注射行为正确率好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是83%、81%和73%。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监护人对安全注射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7%和60%(P<0·05)。结论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的开展,改善了乡村医生和当地居民安全注射的知、信、行。在AD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应确保AD注射器的质量;正确回收、处理使用过的AD注射器和安全盒;继续加强安全注射知识与正确使用AD注射器技能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2005年03期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86 ]
  • 警惕牛血清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剂

    刘桂艳

    2005年03期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 ] |[阅读次数:39 ]
  • 运用权重分析法考核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刘大卫,孙美平,范晨阳,卢莉,刘维祥,刘东磊,曾阳,王凌云

    目的考核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采用权重分析方法,从区(县)级计划免疫工作、乡村级计划免疫工作、儿童免疫接种率、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和计划免疫人员专业水平等五个方面,对北京市18个区(县)计划免疫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分和顺位。结果区(县)计划免疫工作总平均成绩达到了86·3%,各区(县)成绩为76·5%~94·2%,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处于较高水平。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尚需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计划免疫社会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儿童尤其是外来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水平面临滑坡危险。并对今后北京市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了建议,分析了考核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权重分析法在计划免疫工作质量考核中的运用是可行的。

    2005年03期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129 ] |[阅读次数:53 ]
  • 1例卡介苗误种的调查与处理

    王祥本,李萍,纪璀珍

    2005年03期 216-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6 ] |[阅读次数:33 ]
  •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计划免服务成本的筹资现状分析

    卢莉,金水高,于竞进,迮文远,凌罗亚,王绍良,苏华,闫滨,刘航,宋群峰

    目的了解我国计划免疫筹资现况,为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东、中、西部3个省,对省、地区、县、乡、村五级计划免疫服务成本与筹资进行测算。结果省、地区、县、乡、村五级政府投入比例为6%~89%,呈逐级降低的趋势;与人均成本相比,人均财政缺口比例为12%~91%,县、乡、村三级普遍存在缺口,并且缺口比例较高。结论计划免疫的政府筹资主渠道作用弱化,政府对计划免疫的筹资责任未得到充分体现;政府在计划免疫筹资上的缺位,导致社会筹资成为计划免疫的主要筹资渠道。建议加强政府对计划免疫服务筹资责任,丰富筹资渠道,建立计划免疫的成本核算制度,并深入研究成本效率。

    2005年03期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54 ]
  • 美国1990~2002年儿童和青少年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情况

    马丽莉

    2005年03期 220-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64 ]
  • 积极摸索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工作——济南市预防接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张济,董微,王广青,周志中,王美花,韩晓辉,杨华,于东子

    2005年03期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5 ] |[阅读次数:46 ]
  • 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引起多形红斑皮疹的报告

    何兮,蒲毓文,廖桂萍,李定智

    2005年03期 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40 ]
  •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免疫工作的四大瓶颈及其应对策略与措施

    卓家同

    2005年03期 224-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48 ]
  • 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偶合血友病甲致出血1例报告

    李彩霞,王晓露,谭莹芳

    2005年03期 226-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 ] |[阅读次数:26 ]
  • 重庆市不同经济状况地区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情况调查分析

    孙敏,王伟军,王德嘉

    2005年03期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38 ]
  • 接种b型嗜血流行性感冒杆菌疫苗引起过敏性皮疹1例报告

    刘宗华,田纯学

    2005年03期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2 ] |[阅读次数:47 ]
  • 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郭飚

    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被认为由预防接种引起的任何医学事件。随着全球及我国疫苗生产工业及免疫规划项目的发展,疫苗的使用量及使用种类不断增加,在预防传染病的同时,由于疫苗或预防接种引起的副反应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都在加强与开展疫苗安全性监测系统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助于帮助公众理解预防接种副反应,规范预防接种的操作过程,减少因预防接种副反应造成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

    2005年03期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63 ] |[下载次数:344 ] |[阅读次数:44 ]
  • 肌内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引起急性荨麻疹1例

    杨大明

    2005年03期 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56 ]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及其应用

    范秀媛,孔德清,张茂金

    通过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种子细胞、生产工艺验证和临床观察资料的比较,阐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介绍了第三代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Pre-S/S)。对细胞致瘤性、生产工艺病毒灭活能力、脱氧核糖核酸(DNA)残留量、CHO细胞残留蛋白的考察,证实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质量完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药典标准。该疫苗用于新生儿、儿童、成人预防接种和母婴阻断安全、有效。我国研制的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安全、有效,为进一步研制新的预防和治疗用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础。

    2005年03期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1394 ] |[阅读次数:126 ]
  • 水痘疫苗及其免疫策略

    徐冰,王树巧,谢广中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儿童期高度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VZV初次感染后可在体内建立潜伏感染,以后可被激活引起带状疱疹。1974年研制成功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水痘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水痘疫苗的由来、安全性、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等。

    2005年03期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57 ] |[下载次数:1011 ] |[阅读次数:111 ]
  • 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梁润珍

    2005年03期 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24 ]
  • 关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思考

    薛家鑫

    2005年03期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20 ] |[阅读次数:3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