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华庆;随海田;
目的评价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Hepatitis A Vaccine)的保护效果。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将甲肝活疫苗保护效果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由2名评价员共同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所有研究均采用了随机方法,但大多数研究是半随机对照试验,2个研究遵循了盲法原则,所有研究都未采用分配隐藏。H2株与L-A-1株甲肝活疫苗都有很好的保护效果,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滴度密切相关,滴度<106.5TCID50的甲肝活疫苗保护率为79%[95%可信区间(CI)为71%~85%],滴度≥106.5TCID50的甲肝活疫苗保护率为96%(95%CI为93%~98%)。结论甲肝活疫苗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滴度≥106.5TCID50的甲肝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同甲肝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
2008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364 ] |[阅读次数:2 ] - 刘建生;侯宗柳;马绍辉;孟明耀;张云昆;李琦涵;
目的测定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P2区基因序列,了解其减毒和细胞适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成品疫苗及其亲本毒种P2区VP1/2A、2B、2C基因序列,经测序、比对,分析检测毒力基因VP1/2A、2C的变异情况。结果甲肝减毒活疫苗H2成品疫苗及其亲本毒种毒力基因VP1/2A、2C区毒力相关基因簇均为减毒型特征。结论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毒力基因VP1/2A、2C均为减毒型特征,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2008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7 ] |[阅读次数:2 ] - 田炳均;张杰;康文玉;赵智娴;丁峥嵘;
目的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云南省4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的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定型。方法用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通用引物187/011、187/222扩增病毒基因组VP1区基因,直接对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测序。所得序列在基因库进行Blast搜索,并与所有EV(包括新发现的EV)基因的相同区域进行比较。结果4株病毒为EV80、EV81和EV83,为人类EV B组中的新型病毒。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出传统方法所无法鉴定的血清型,并能提供病毒遗传学信息。
2008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30 ] |[阅读次数:3 ] - 傅燕;高红;刘健毅;
目的了解宁波市轮状病毒(Rotavirus,RV)地方株的基因型,为中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宁波市RV流行株VP7基因全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Ningbo 06-1和Ningbo 06-3 VP7氨基酸同源性为90.2%,且均与G1型的标准株Wa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5.1%和87.7%,而与其它血清型代表株同源性均<85%。在VR5和VR8两个高变区域,Ningbo 06-1和Ningbo 06-3与Wa的同源性分别为89.3%和75.0%,与其它血清型代表株同源性分别低于67.9%和60.7%。结论宁波市A组RV以G1血清型第一亚组为主。
2008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3 ] - 还锡萍;陆培善;陶红;马福宝;毕诚;汪华;姬奕昕;许文波;
目的了解引起江苏省2005~2006年麻疹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收集了324例来自江苏省7个设区市的麻疹急性期病人咽拭子标本,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从5个市分离到麻疹病毒99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99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3′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通过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99株均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中有2个小分支。99株麻疹病毒间450个核苷酸差异率为0%~4.7%;与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株的核苷酸差异率为6.7%~9.8%;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核苷酸差异率为6.7%~9.6%。结论H1a基因亚型麻疹病毒在江苏省广泛流行,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H1a亚型2个小分支中的很多不同或相同的病毒株引起的多个传播链造成省内各市的麻疹广泛传播。
2008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1 ] |[阅读次数:3 ] - 朱青;童亦兵;张大勇;杜雯;吴升伟;徐飞;
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98%。<5岁和<1岁病例构成比相对增加,2006年占总病例数的80.8%、37.0%,病例中81.9%无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中约1/3是风疹。结论贵州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3~4年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2008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51 ] |[下载次数:147 ] |[阅读次数:2 ] - 戚晓鹏;马家奇;曹玲生;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6年麻疹爆发事件及关联的麻疹个案的报告质量,为传染病预警和控制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分析麻疹爆发事件与个案的关联、个案与机构类型的关联,以及用户信息与个案和爆发事件的关联关系,整理出完整的数据结构,从而对各指标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麻疹爆发事件代报构成比为33.93%;未关联个案的爆发事件报告率为12.50%;与事件关联的麻疹个案平均医疗机构报告率为43.26%;爆发个案报告及时率为75.51%;爆发个案代报构成比为12.07%。结论麻疹爆发事件报告和关联个案报告仍存在很多问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需要更加关注疫情爆发时的数据质量问题。通过采取更多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评价方法,保证上报数据的质量。
2008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7 ] |[阅读次数:2 ] - 陆冠臣;钟革;黄林;周为文;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06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6.50/10万(1.81/10万~13.32/10万)。3~6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5.24%。男女性别比为1.34∶1。<15岁病例占81.73%,爆发病例占29.90%。8月龄~14岁病例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32%,有1剂免疫史的占29.75%,≥2剂免疫史的占6.38%,免疫史不详的占30.56%。结论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局部地区麻疹疫情控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麻疹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8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2 ] - 郭世成;梁晓峰;左树岩;
目的了解2004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例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探索合适的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1 945例麻疹、风疹、腮腺炎病例进行回访调查,收集患者发病期间的经济损失情况。经济负担主要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其它相关费用。结果2004年平均每例麻疹、风疹、腮腺炎造成的总经济负担(人民币)分别为1 996.1元、604.7元、584.9元,2004年全国由这三种传染病给国家和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41亿元、0.15亿元、1.33亿元。2004年平均每例麻疹、风疹、腮腺炎病例的间接费用分别为610.9元、257.8元、171.7元,分别占其总经济负担的30.6%、42.6%、29.4%。结论2004年全国因麻疹、风疹、腮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2.89亿元,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应探索合适的免疫策略,以控制麻疹、风疹、腮腺炎的流行。
2008年01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68 ] |[下载次数:459 ] |[阅读次数:2 ] - 周伟忠;朱加宏;孟繁岳;叶强;朱凤才;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MCV)的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疫苗免疫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免疫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疫苗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6.43%,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54%和1.43%。试验组疫苗免疫后A/C群杀菌抗体同时阳转率分别为94.28%、94.81%和90.86%,对照组分别为6.00%、94.84%和95.00%,6~12月龄儿童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疫苗6~12月龄、2~12岁儿童和对照组免疫后A群、C群杀菌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0岁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冻干A+C群MCV在≥6月龄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08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66 ] |[阅读次数:3 ] - 王少玲;邓海英;黄昌和;吴捷;马焱;
目的了解海南省健康人群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d meningitides,Nm)感染的抗体水平。方法按《海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06年采集海口市琼山区、东方市、儋州市各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静脉血67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A群和C群Nm多糖抗体(IgG),抗体含量≥2μg/ml为保护性抗体。结果676份血清中,A群IgG抗体≥2μg/ml者420人份,保护率为62.13%;C群IgG抗体≥2μg/ml者195人份,保护率为28.85%。不同年龄组人群Nm多糖抗体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A=72.64,2χC=56.47;P均<0.01),其中35~45岁组Nm多糖抗体水平最高。不同地区A群Nm多糖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χ=54.76,P<0.01)。但C群Nm多糖抗体保护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结论海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A群NmIgG抗体处于中等水平,C群NmIgG抗体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gn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的接种,同时推广使用A+C群MPV。
2008年0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9 ] |[阅读次数:2 ] - 赵欣;任东升;徐丽;
目的对IBL公司和Virion公司白喉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评价,以获得试剂盒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的相关数据。方法购买IBL和Virion公司的白喉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标本来自31份健康从业人员体检血清以及试剂盒内标准品。标准品同时进行10孔检测,血清样品双孔检测,标准品每天检测1次,共检测3次。分析试剂盒检测结果的批内差异及批间差异以检测其稳定性,将标准品的测得浓度与实际浓度相比较,评价试剂盒的准确度。结果IBL试剂盒标准品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13.550 7%,批间CV为9.989 0%;血清样品检测的批内CV为14.527 0%,批间CV为11.003 9%。Virion试剂盒标准品检测的批内CV为5.9541%,批间CV为2.472 8%;血清样品检测的批内CV为11.061 2%,批间CV为8.030 0%。标准品的测得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的CV:IBL试剂盒为17.688 9%,Virion试剂盒为1.396 6%。IBL和Virion试剂盒检测结果与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65%。结论两公司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均满足试剂盒自身的质量控制标准,CV满足ELISA的常规质量控制标准(CV<20%)。标准品的测得值和实际值之间比较,Virion试剂盒的CV较小。与IHA相比,两种试剂盒的符合率相同。
2008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2 ] - 徐宝祥;王复甦;朱水荣;杨婷婷;陆烨;
目的了解浙江省健康人群白喉抗体状况。方法2005~2007年在浙江省9个设区的市13个监测点,对2~4、6~8、13~15、25~39岁健康人群3 136人采集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监测。结果4个年龄组的白喉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3.89%、72.82%、71.11%、47.04%,平均72.3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0.061 2IU/ml。结论浙江省健康人群已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预测近期不会出现白喉流行。
2008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3 ] - 杨慧银;闫捷;刘玉清;税海珊;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1~2002年大学新生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试验与卡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一般资料;统一进行TB-PPD试验并查验反应及记录双臂卡痕个数。结果随着卡痕的增多TB-PPD试验各标准也随之提高,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TB-PPD试验各标准间的差异和TB-PPD试验的复强作用有关;临床诊断大学生痰菌阴性肺结核参考TB-PPD试验时可查验双臂有无卡痕及卡痕数量,考虑是否存在复强作用,以减少误诊机会。
2008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1 ] |[阅读次数:2 ] - 肖作奎;王敏;宋立志;许青;李漫时;张伟燕;张丽;徐爱强;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4~2006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6年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山东省2004~2006年百日咳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19/10万,均为散发;4~8月病例数占72%;80%的病例为<6岁儿童。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占75.43%。结论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百日咳传染源管理和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是控制百日咳的主要措施。
2008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28 ] |[阅读次数:2 ] - 庄菱;刘大卫;郭飚;曹玲生;曹雷;梁晓峰;
目的探讨影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报告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调查县级AEFI监测系统保障措施、运行现状及接种人员相关知识、态度。结果县级AEFI监测系统专人负责,增加从事AEFI监测人数和培训人次数,对防保机构进行督导以及及时的信息反馈,均可促进AEFI个案报告。有AEFI报告的接种人员接受培训次数多于无报告人员;有AEFI报告的接种人员中参加过专题培训的(74.17%)高于无报告人员(58.41%);有AEFI报告的人员中有报告顾虑的(17.36%)低于无报告人员(39.50%)。结论影响AEFI个案报告的因素包括县级AEFI监测系统是否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内防保机构的督导和信息反馈以及接种人员接受培训的次数、方式,是否有顾虑等。
2008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49 ] |[下载次数:335 ] |[阅读次数:5 ] - 王于超;胡家瑜;陶黎纳;赵丽丽;沈洁;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5年外来人口儿童免疫规划五种疫苗的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3个区(县)的1~3岁外来人口儿童免疫规划五种疫苗接种率,并开展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五种疫苗接种率与居住区(县)、性别、出生地、出生场所、在上海居住时间有统计学关联,未发现家庭年人均收入对接种率的影响。结论影响外来人口儿童接种率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家长缺乏预防接种知识,须多途径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加强郊区(县)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尽早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2008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