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吸附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比较分析

    刘大卫;郭飚;曹玲生;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is Combined Vaccine,Absorbed;DTaP)和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Whole-cell Pertusis Combined Vaccine,Absorbed;DTwP)上市后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收集10个试点省2005~2006年DTaP和DTwP严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两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DTaP和DTwP上市后,严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5/10万剂和3.3/10万剂;DTaP以过敏反应为主,且第4剂反应危险性高;DTwP以无菌脓肿为主,高危险性反应剂次因反应的临床损害不同而异;部分疫苗品种和批号的反应存在聚集性,DTwP聚集性反应危险高于DTaP。结论DTaP和DTwP上市后均具有较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聚集性分析显示,DTaP安全性优于DTwP;需进一步加强对每批DTaP或DTwP上市前的质量控制。

    2008年02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引用频次:55 ] |[下载次数:467 ] |[阅读次数:6 ]
  • 吸附无细胞和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比较分析

    刘大卫;郭飚;曹玲生;王华庆;梁晓峰;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is Combined Vaccine,Absorbed;DTaP)和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Whole-cell Pertusis Combined Vaccine,Absorbed;DTwP)上市后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收集10个试点省2005~2006年DTaP和DTwP严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两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DTaP和DTwP上市后,严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5/10万剂和3.3/10万剂;DTaP以过敏反应为主,且第4剂反应危险性高;DTwP以无菌脓肿为主,高危险性反应剂次因反应的临床损害不同而异;部分疫苗品种和批号的反应存在聚集性,DTwP聚集性反应危险高于DTaP。结论DTaP和DTwP上市后均具有较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聚集性分析显示,DTaP安全性优于DTwP;需进一步加强对每批DTaP或DTwP上市前的质量控制。

    2008年02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引用频次:55 ] |[下载次数:467 ] |[阅读次数:3 ]
  • 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使用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策略的前瞻性分析

    徐爱强;李仁鹏;李黎;宋艳艳;张丽;刘桂芳;宋立志;孟庆跃;

    目的探讨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的免疫策略。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调查中国脊灰疫苗生产和使用现状,从免疫策略比较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Sabin-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Live Vaccine,OPV)的可行性,并从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中国应考虑选择以IPV替代OPV的免疫策略,且国产sIPV即将问世,在政策、技术、疫苗供应和其它保障方面均具备了替代的条件,常规免疫可参照目前OPV免疫程序。结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消灭脊灰后期免疫策略的研究,积极做好sIPV替代OPV的准备工作。

    2008年02期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668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使用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策略的前瞻性分析

    徐爱强;李仁鹏;李黎;宋艳艳;张丽;刘桂芳;宋立志;孟庆跃;

    目的探讨中国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期的免疫策略。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调查中国脊灰疫苗生产和使用现状,从免疫策略比较赛宾株-脊灰灭活疫苗(Sabin-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Live Vaccine,OPV)的可行性,并从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中国应考虑选择以IPV替代OPV的免疫策略,且国产sIPV即将问世,在政策、技术、疫苗供应和其它保障方面均具备了替代的条件,常规免疫可参照目前OPV免疫程序。结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消灭脊灰后期免疫策略的研究,积极做好sIPV替代OPV的准备工作。

    2008年02期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引用频次:26 ] |[下载次数:668 ] |[阅读次数:2 ]
  • 山东省2007年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

    檀晓娟;李崇山;纪峰;张勇;祝双利;王海岩;张玉军;严冬梅;朱晖;陈立;王东艳;姬奕昕;徐爱强;王显军;李岩;唐浏英;毛乃颖;朱贞;安洪秋;许文波;

    目的阐明引起山东省200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对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分离到的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50株EV71。根据VP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与EV71其它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建立亲缘性关系树,50株病毒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对其中的17个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个代表株与C4亚型仍然聚为一簇,与C4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3.8%。结论引起山东省2007年HFMD的EV71均为C4亚型,但与中国大陆以往分离的C4亚型毒株有较大差异,提示C4亚型毒株在中国大陆传播了较长时间,有多个不同分支的C4亚型毒株曾在中国大陆流行。应加强对引起HFMD的EV71作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阐明现阶段流行的EV71基因型别和基因特征。

    2008年02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引用频次:93 ] |[下载次数:411 ] |[阅读次数:4 ]
  • 山东省2007年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

    檀晓娟;李崇山;纪峰;张勇;祝双利;王海岩;张玉军;严冬梅;朱晖;陈立;王东艳;姬奕昕;徐爱强;王显军;李岩;唐浏英;毛乃颖;朱贞;安洪秋;许文波;

    目的阐明引起山东省200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对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分离到的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50株EV71。根据VP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与EV71其它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建立亲缘性关系树,50株病毒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对其中的17个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个代表株与C4亚型仍然聚为一簇,与C4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3.8%。结论引起山东省2007年HFMD的EV71均为C4亚型,但与中国大陆以往分离的C4亚型毒株有较大差异,提示C4亚型毒株在中国大陆传播了较长时间,有多个不同分支的C4亚型毒株曾在中国大陆流行。应加强对引起HFMD的EV71作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阐明现阶段流行的EV71基因型别和基因特征。

    2008年02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引用频次:93 ] |[下载次数:411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病例实验室复核检测

    王环宇;付士红;王雷;高晓艳;李艺星;尹遵栋;张少白;梁晓峰;Suraratdect Chutima;梁国栋;

    目的对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病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并对乙脑阴性标本检测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IgM抗体。方法对陕西省两年乙脑报告病例的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用两种国产乙脑病毒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澳大利亚Panbio公司生产的乙脑/登革病毒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复核检测,并用10种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脑阴性标本。结果陕西省2005~2006年送检的91份标本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5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2.68%和100%。2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对7种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21.67%。结论陕西省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复核一致率较高,乙脑检测阴性病例中可能有其它脑炎病毒感染,提高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率非常重要。

    2008年02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病例实验室复核检测

    王环宇;付士红;王雷;高晓艳;李艺星;尹遵栋;张少白;梁晓峰;Suraratdect Chutima;梁国栋;

    目的对陕西省200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报告病例标本进行复核检测,并对乙脑阴性标本检测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IgM抗体。方法对陕西省两年乙脑报告病例的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用两种国产乙脑病毒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澳大利亚Panbio公司生产的乙脑/登革病毒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复核检测,并用10种引起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脑阴性标本。结果陕西省2005~2006年送检的91份标本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5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2.68%和100%。24份乙脑病毒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中,13份对7种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毒的IgM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为21.67%。结论陕西省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复核一致率较高,乙脑检测阴性病例中可能有其它脑炎病毒感染,提高乙脑报告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率非常重要。

    2008年02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2 ] |[阅读次数:2 ]
  •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地区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李艺星;王定明;陈园生;宋群峰;庄研;尹遵栋;梁晓峰;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地区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在乙脑高发县开展宣传教育、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预防接种和病例监测,以访谈、现场观察评价居民乙脑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改变。结果项目县乙脑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居民乙脑预防控制KAP有明显改变。同时JEV收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JEV接种率。结论乙脑高发地区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病例监测和JEV预防接种,将JE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08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2 ]
  •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地区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李艺星;王定明;陈园生;宋群峰;庄研;尹遵栋;梁晓峰;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地区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在乙脑高发县开展宣传教育、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预防接种和病例监测,以访谈、现场观察评价居民乙脑预防控制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改变。结果项目县乙脑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居民乙脑预防控制KAP有明显改变。同时JEV收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JEV接种率。结论乙脑高发地区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病例监测和JEV预防接种,将JE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08年02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56 ] |[阅读次数:3 ]
  • 重庆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危险因素调查

    蔡剑;李勤;罗兴建;赵寒;何源;肖达勇;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危险因素,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在4个乙脑高发县调查乙脑病例和同性别、年龄、县的对照各51例,分析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接种情况和其它危险因素。结果17%的病例接种了JEV,未接种JEV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亲拒绝(27%)和未接到通知(20%)。病家养猪数(4.7只)比对照家多(2.3只)。居住在山上[匹配比值比(Matched Odds Ratio,MOR)=11]、高密度的蚊虫骚扰(MOR=2.5)是危险因素。结论需对村民加强接种JEV的宣传,提高免疫覆盖率,以降低发病率,重点人群是居住在山区、养猪的人。

    2008年02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2 ]
  • 重庆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危险因素调查

    蔡剑;李勤;罗兴建;赵寒;何源;肖达勇;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危险因素,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在4个乙脑高发县调查乙脑病例和同性别、年龄、县的对照各51例,分析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接种情况和其它危险因素。结果17%的病例接种了JEV,未接种JEV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亲拒绝(27%)和未接到通知(20%)。病家养猪数(4.7只)比对照家多(2.3只)。居住在山上[匹配比值比(Matched Odds Ratio,MOR)=11]、高密度的蚊虫骚扰(MOR=2.5)是危险因素。结论需对村民加强接种JEV的宣传,提高免疫覆盖率,以降低发病率,重点人群是居住在山区、养猪的人。

    2008年02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04 ] |[阅读次数:2 ]
  •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分析

    李军宏;李艺星;宁夏;尹遵栋;王旭霞;梁晓峰;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早死所致健康生命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s),探知流脑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流脑死亡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银行全球疾病负担(Globe Burden of Disease,GBD)评价指标体系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计算方法,利用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居民因流脑死亡造成的生命损失。结果中国2006年流脑报告死亡率为0.0119/10万,病死率为9.35%;流脑死亡引起的<20岁人群的YLLs占总YLLs的98.77%;≥50岁人群的YLLs占总YLLs的0.04%。农村人群每千人口的YLLs高于城市;2006年流脑死亡引起的每千人口的YLLs仅低于肺结核。结论流脑死亡导致儿童和青年生命损失最大,对男性身体健康危害相对略高于女性。在农村地区造成的危害高于城市地区。

    2008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3 ]
  •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死所致疾病负担分析

    李军宏;李艺星;宁夏;尹遵栋;王旭霞;梁晓峰;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早死所致健康生命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s),探知流脑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预防控制流脑死亡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银行全球疾病负担(Globe Burden of Disease,GBD)评价指标体系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计算方法,利用2006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居民因流脑死亡造成的生命损失。结果中国2006年流脑报告死亡率为0.0119/10万,病死率为9.35%;流脑死亡引起的<20岁人群的YLLs占总YLLs的98.77%;≥50岁人群的YLLs占总YLLs的0.04%。农村人群每千人口的YLLs高于城市;2006年流脑死亡引起的每千人口的YLLs仅低于肺结核。结论流脑死亡导致儿童和青年生命损失最大,对男性身体健康危害相对略高于女性。在农村地区造成的危害高于城市地区。

    2008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248 ] |[阅读次数:2 ]
  • 贵州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现及处理

    张丽;周晖;周朝霞;瞿兵;邵祝军;詹玮;叶绪芳;刘航;栾荣生;

    目的分析贵州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现及处理情况。方法访视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历,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脑脊液、血液以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乳胶凝集试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在遵义县发现贵州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的脑脊液、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C群脑膜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病例脑脊液标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用PCR复核,证实为C群Nm。在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分离到相关菌株。该病例于2006年6月接种过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无外出史。结论采取了包括主动搜索、主动监测、预防服药和健康教育等多项措施,未造成流行。此例C群流脑的出现,对贵州省流脑的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8年02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97 ] |[阅读次数:2 ]
  • 贵州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现及处理

    张丽;周晖;周朝霞;瞿兵;邵祝军;詹玮;叶绪芳;刘航;栾荣生;

    目的分析贵州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现及处理情况。方法访视病例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历,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脑脊液、血液以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乳胶凝集试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07年在遵义县发现贵州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的脑脊液、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C群脑膜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病例脑脊液标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用PCR复核,证实为C群Nm。在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分离到相关菌株。该病例于2006年6月接种过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无外出史。结论采取了包括主动搜索、主动监测、预防服药和健康教育等多项措施,未造成流行。此例C群流脑的出现,对贵州省流脑的预防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8年02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97 ] |[阅读次数:2 ]
  • 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陈昌标;周伟忠;姜仁杰;赵国雄;顾建祥;周锦国;赵志强;

    目的评价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以不含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成份的磷酸缓冲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试验,比较试验疫苗组和对照组免疫后临床反应、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结果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无严重的全身和局部反应,试验疫苗组和对照组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疫苗组经2针全程免疫后2周和12周,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分别为86.27%和79.74%;GMT分别为1:3783.55和1:2983.32;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平均增长12.47倍和9.83倍。而对照组2针免疫后2周和12周,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分别为8.18%和8.49%;GMT分别为1:361.83和1:326.21;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平均增长1.08倍和0.98倍。全程免疫后试验疫苗组与对照组抗体阳转率、GMT、抗体滴度,较免疫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是安全的,在≥2岁的观察者中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2003L03808号。

    2008年02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2 ]
  • 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陈昌标;周伟忠;姜仁杰;赵国雄;顾建祥;周锦国;赵志强;

    目的评价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临床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以不含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成份的磷酸缓冲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开展现场临床试验,比较试验疫苗组和对照组免疫后临床反应、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结果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无严重的全身和局部反应,试验疫苗组和对照组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疫苗组经2针全程免疫后2周和12周,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分别为86.27%和79.74%;GMT分别为1:3783.55和1:2983.32;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平均增长12.47倍和9.83倍。而对照组2针免疫后2周和12周,抗体阳转(≥4倍增长)率分别为8.18%和8.49%;GMT分别为1:361.83和1:326.21;抗体GMT较免疫前分别平均增长1.08倍和0.98倍。全程免疫后试验疫苗组与对照组抗体阳转率、GMT、抗体滴度,较免疫前平均增长倍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是安全的,在≥2岁的观察者中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2003L03808号。

    2008年02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2 ]
  •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系统评价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程序相关因素

    王华庆;随海田;梁晓峰;

    目的评价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免疫程序相关影响因素,为HepA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国甲肝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目前应用的HepA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等进行评价。结果①≥2岁病例占中国甲肝病例的98%以上,中国甲肝发病的高发人群分别为5~9岁、20~34岁。②目前中国应用的HepA分别为减毒活疫苗(HepA,Live)和灭活疫苗(HepA,Inactivated),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抗体阳转率为79.8%~100.0%,保护率为93%~98%,免疫持久性>10年;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抗体阳转率为100%,保护率为79%~99%,免疫持久性>9年。③灭活疫苗免疫应答受胎传抗体影响较小;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受胎传抗体影响较大,但出生16个月后影响已降到很低的程度。④免疫4年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肝抗体阴性的标本,用中和试验测定,>60%有中和作用,即有预防感染的能力。⑤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观察,有发热、皮疹等一般反应发生,大规模接种后极个别受种者有异常反应发生。结论甲肝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的起始月龄为16~24月龄;灭活疫苗为12~24月龄。减毒活疫苗采用1剂次免疫程序,灭活疫苗采用2剂次免疫程序,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

    2008年02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23 ] |[阅读次数:2 ]
  •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理念系统评价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程序相关因素

    王华庆;随海田;梁晓峰;

    目的评价甲型肝炎(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免疫程序相关影响因素,为HepA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中国甲肝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目前应用的HepA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等进行评价。结果①≥2岁病例占中国甲肝病例的98%以上,中国甲肝发病的高发人群分别为5~9岁、20~34岁。②目前中国应用的HepA分别为减毒活疫苗(HepA,Live)和灭活疫苗(HepA,Inactivated),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抗体阳转率为79.8%~100.0%,保护率为93%~98%,免疫持久性>10年;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抗体阳转率为100%,保护率为79%~99%,免疫持久性>9年。③灭活疫苗免疫应答受胎传抗体影响较小;减毒活疫苗免疫应答受胎传抗体影响较大,但出生16个月后影响已降到很低的程度。④免疫4年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肝抗体阴性的标本,用中和试验测定,>60%有中和作用,即有预防感染的能力。⑤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观察,有发热、皮疹等一般反应发生,大规模接种后极个别受种者有异常反应发生。结论甲肝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的起始月龄为16~24月龄;灭活疫苗为12~24月龄。减毒活疫苗采用1剂次免疫程序,灭活疫苗采用2剂次免疫程序,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

    2008年02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23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衰减儿童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李燕婷;任宏;张爱香;张清慧;徐燕;邵杏芳;袁政安;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使用重组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汉逊酵母)对673名抗-HBs衰减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剂量分别为10μg和20μg。加强免疫1剂和3剂后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加强免疫1剂后抗-HBs<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同时按照1:1配对原则,从抗-HBs>100mIU/ml的儿童中选择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个体作为阳性对照,检测IFN-γ和IL-4。结果两剂量组重组HepB(汉逊酵母)加强免疫后均能刺激机体恢复高浓度的抗-HBs,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1剂后,研究对象的抗-HBs阳性率>90%,53名抗-HBs<10mIU/ml研究对象的细胞免疫状态(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IL-4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FN-γ/IL-4比值)也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P>0.05);加强免疫3剂后,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达到100%,且几何平均浓度(GMC)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剂后的效果(P<0.001)。结论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1剂10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2008年02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42 ] |[阅读次数:4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衰减儿童加强免疫效果研究

    李燕婷;任宏;张爱香;张清慧;徐燕;邵杏芳;袁政安;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使用重组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汉逊酵母)对673名抗-HBs衰减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剂量分别为10μg和20μg。加强免疫1剂和3剂后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加强免疫1剂后抗-HBs<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同时按照1:1配对原则,从抗-HBs>100mIU/ml的儿童中选择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个体作为阳性对照,检测IFN-γ和IL-4。结果两剂量组重组HepB(汉逊酵母)加强免疫后均能刺激机体恢复高浓度的抗-HBs,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1剂后,研究对象的抗-HBs阳性率>90%,53名抗-HBs<10mIU/ml研究对象的细胞免疫状态(IFN-γ阳性细胞百分比、IL-4阳性细胞百分比和IFN-γ/IL-4比值)也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P>0.05);加强免疫3剂后,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达到100%,且几何平均浓度(GMC)显著高于加强免疫1剂后的效果(P<0.001)。结论抗-HBs衰减儿童加强免疫1剂10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2008年02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142 ] |[阅读次数:2 ]
  • 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胡苑笙;张永基;万玛加;李承宁;李秀芹;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梁晓峰;

    目的评价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比较项目结束后和项目执行期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变化状况;评价项目执行期间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继续执行情况。结果项目结束后的18个月中,全州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均高于项目执行期间;各地仍在执行已制定的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策略。结论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2008年02期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3 ]
  • 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

    胡苑笙;张永基;万玛加;李承宁;李秀芹;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梁晓峰;

    目的评价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比较项目结束后和项目执行期间,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变化状况;评价项目执行期间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继续执行情况。结果项目结束后的18个月中,全州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均高于项目执行期间;各地仍在执行已制定的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策略。结论黄南藏族自治州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项目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

    2008年02期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2 ]
  • 桐庐县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评价

    傅明芬;曹翔;

    目的通过对常规免疫接种资料的分析,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全县新生儿HepB接种情况和免疫效果。方法收集和分析2002~2006年全县与新生儿HepB接种及免疫效果有关的常规免疫资料,计算HepB接种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等指标。结果全县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99%;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HepB首针(HepB1)接种率为98.2%,及时接种率为97.3%;HepB纳入免疫规划以后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6%(95%可信区间0.1%~5.6%),显著低于产妇HB-sAg阳性率。结论自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全县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新生儿接种HepB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2008年02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3 ]
  • 桐庐县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评价

    傅明芬;曹翔;

    目的通过对常规免疫接种资料的分析,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全县新生儿HepB接种情况和免疫效果。方法收集和分析2002~2006年全县与新生儿HepB接种及免疫效果有关的常规免疫资料,计算HepB接种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等指标。结果全县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99%;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HepB首针(HepB1)接种率为98.2%,及时接种率为97.3%;HepB纳入免疫规划以后出生的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6%(95%可信区间0.1%~5.6%),显著低于产妇HB-sAg阳性率。结论自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来,全县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新生儿接种HepB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2008年02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7 ] |[阅读次数:3 ]
  • 陕西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影响因素分析

    刘毅;田鄂;田永东;刘西珍;殷大鹏;

    目的分析影响陕西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常规免疫的因素,实施干预措施,以期提高常规免疫工作质量。方法在陕西省按MV常规免疫好、中、差选择3个县的27个村,随机抽取319名2004年出生的儿童,进行白喉抗体监测和MV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晓率调查,对村医进行技能以及常规免疫服务调查。结果3个县调查MV接种率分别为92.9%、86.5%、82.8%,2000~2004年麻疹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9/10万、10.6/10万、20.9/10万,MV常规免疫接种率是影响麻疹发病的因素。村医能正确回答MV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和免疫程序的分别占80.6%、86.1%、83.3%,知道MV可预防麻疹、愿意为孩子接种MV的家长分别占84.4%、93.3%,村医的技能和家长的配合显著影响着常规免疫工作。结论MV常规免疫直接影响麻疹的发病状况,村医的技能、家长的认知是影响因素。陕西省应该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和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度。

    2008年02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2 ]
  • 陕西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影响因素分析

    刘毅;田鄂;田永东;刘西珍;殷大鹏;

    目的分析影响陕西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常规免疫的因素,实施干预措施,以期提高常规免疫工作质量。方法在陕西省按MV常规免疫好、中、差选择3个县的27个村,随机抽取319名2004年出生的儿童,进行白喉抗体监测和MV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晓率调查,对村医进行技能以及常规免疫服务调查。结果3个县调查MV接种率分别为92.9%、86.5%、82.8%,2000~2004年麻疹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9/10万、10.6/10万、20.9/10万,MV常规免疫接种率是影响麻疹发病的因素。村医能正确回答MV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和免疫程序的分别占80.6%、86.1%、83.3%,知道MV可预防麻疹、愿意为孩子接种MV的家长分别占84.4%、93.3%,村医的技能和家长的配合显著影响着常规免疫工作。结论MV常规免疫直接影响麻疹的发病状况,村医的技能、家长的认知是影响因素。陕西省应该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和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度。

    2008年02期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73 ] |[阅读次数:2 ]
  • 66对孕妇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告

    王海明;徐永范;竺稽定;袁荣宝;曹云生;汪妙素;陈静静;翁幼辉;

    目的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IU和54I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2008年02期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3 ]
  • 66对孕妇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告

    王海明;徐永范;竺稽定;袁荣宝;曹云生;汪妙素;陈静静;翁幼辉;

    目的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IU和54I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2008年02期 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166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

    曹玲生;刘大卫;郭飚;曹雷;殷大鹏;武文娣;王华庆;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实施情况。方法对中国2007年CIIMS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和国家终审的用户档案表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省级CIIMS实施率为74.19%(23/31),以乡为单位实施率为7.39%。东、中、西部地区CIIMS实施率分别为4.25%、11.59%、5.24%。共有4375个接种单位上传数据,累计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3300689条,<3岁儿童CIIMS覆盖率为7.66%。结论为实现到2010年CIIMS建设目标,应加大推广力度,加强培训,加速对非国家客户端软件的测试认证。

    2008年02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251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

    曹玲生;刘大卫;郭飚;曹雷;殷大鹏;武文娣;王华庆;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年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实施情况。方法对中国2007年CIIMS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和国家终审的用户档案表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省级CIIMS实施率为74.19%(23/31),以乡为单位实施率为7.39%。东、中、西部地区CIIMS实施率分别为4.25%、11.59%、5.24%。共有4375个接种单位上传数据,累计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3300689条,<3岁儿童CIIMS覆盖率为7.66%。结论为实现到2010年CIIMS建设目标,应加大推广力度,加强培训,加速对非国家客户端软件的测试认证。

    2008年02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引用频次:46 ] |[下载次数:251 ] |[阅读次数:2 ]
  •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管理中的应用

    唐继海;陆志坚;刘丹青;

    目的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GPS测定预防接种门诊地理位置,Excel2003建立属性数据库,MapInfo通用工具软件建立面向预防接种门诊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结果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对预防接种门诊数据的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结论利用GIS和GPS技术建立预防接种门诊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可以实现预防接种门诊的信息化管理,并为合理规划预防接种门诊提供依据。

    2008年02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2 ]
  •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管理中的应用

    唐继海;陆志坚;刘丹青;

    目的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在预防接种门诊空间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应用GPS测定预防接种门诊地理位置,Excel2003建立属性数据库,MapInfo通用工具软件建立面向预防接种门诊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结果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对预防接种门诊数据的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结论利用GIS和GPS技术建立预防接种门诊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库,可以实现预防接种门诊的信息化管理,并为合理规划预防接种门诊提供依据。

    2008年02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07 ] |[阅读次数:2 ]
  • 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应急接种报告

    周光智;许锋;付留杰;李子建;刘元东;吕立阳;陈淑华;

    目的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官兵的健康。方法按照《军队卫生防疫工作条例》和《联合国赴苏丹任务区出兵国指南》,对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官兵实施应急接种。结果选择冻干黄热减毒活疫苗(Freeze-dried Yellow Fever Vaccine,Live;YFV)等9种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为100%;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YFV同时接种出现较重不良反应。结论短时间内完成多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维和期内维和医疗队官兵均未发生疫苗可预防传染病。

    2008年02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2 ]
  • 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应急接种报告

    周光智;许锋;付留杰;李子建;刘元东;吕立阳;陈淑华;

    目的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官兵的健康。方法按照《军队卫生防疫工作条例》和《联合国赴苏丹任务区出兵国指南》,对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官兵实施应急接种。结果选择冻干黄热减毒活疫苗(Freeze-dried Yellow Fever Vaccine,Live;YFV)等9种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为100%;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YFV同时接种出现较重不良反应。结论短时间内完成多种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维和期内维和医疗队官兵均未发生疫苗可预防传染病。

    2008年02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2 ]
  •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及监护人知识 态度 行为对照研究

    郑志刚;王华庆;朱徐;周玉清;黄林;樊春祥;黄春光;杨仁聪;何涛;陈世毅;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留守儿童监护人和非外出务工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差别。方法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常规免疫服务项目基线调查方案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339名2004年出生的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组,498名非外出务工儿童作为对照组,统一用上述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预防接种KAP比较,计算两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两组在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接种时要提供儿童身体健康情况、接种后的观察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进行危险性比较分析显示,免疫规划4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比较,OR值为1.68,95%可信区间为0.82~3.45;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OR值为1.53;两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指标OR值均>1。结论留守是适龄儿童接受免疫规划服务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开展HepB124h内接种、预防接种KAP等方面的专题干预。

    2008年0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21 ] |[阅读次数:3 ]
  •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及监护人知识 态度 行为对照研究

    郑志刚;王华庆;朱徐;周玉清;黄林;樊春祥;黄春光;杨仁聪;何涛;陈世毅;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留守儿童监护人和非外出务工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差别。方法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常规免疫服务项目基线调查方案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339名2004年出生的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组,498名非外出务工儿童作为对照组,统一用上述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预防接种KAP比较,计算两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两组在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接种时要提供儿童身体健康情况、接种后的观察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进行危险性比较分析显示,免疫规划4种疫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比较,OR值为1.68,95%可信区间为0.82~3.45;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HepB)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OR值为1.53;两组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比较,指标OR值均>1。结论留守是适龄儿童接受免疫规划服务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开展HepB124h内接种、预防接种KAP等方面的专题干预。

    2008年0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321 ] |[阅读次数:3 ]

短篇报道

综述

  •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可行性及免疫程序的确定依据

    宁夏;李军宏;李艺星;尹遵栋;迮文远;王旭霞;王华庆;李黎;

    从A群、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的免疫原性、保护性、持久性、安全性等方面,阐述M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可行性及制定MPV免疫程序的依据。中国现使用的MPV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有效,所实施的免疫程序是可行的。

    2008年02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59 ] |[阅读次数:2 ]
  •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可行性及免疫程序的确定依据

    宁夏;李军宏;李艺星;尹遵栋;迮文远;王旭霞;王华庆;李黎;

    从A群、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的免疫原性、保护性、持久性、安全性等方面,阐述M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可行性及制定MPV免疫程序的依据。中国现使用的MPV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有效,所实施的免疫程序是可行的。

    2008年02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259 ] |[阅读次数:3 ]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

    王旭霞;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宁桂军;梁晓峰;

    对近些年国内外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所引起后遗症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在中国开展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008年02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554 ] |[阅读次数:2 ]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进展

    王旭霞;李艺星;尹遵栋;李军宏;宁桂军;梁晓峰;

    对近些年国内外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所引起后遗症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在中国开展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后遗症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008年02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554 ] |[阅读次数:2 ]

经验交流

卫生部文件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