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支付意愿调查

    董柏青;吴兴华;杨进;龚健;廖和壮;Christine Poulos;Dohyeong Kim;Andrew Nyamete;John Clemens4Inter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的支付意愿,为开展疫苗推广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居民对伤寒Vi多糖疫苗的支付阈值,使用Prob-it模型进行"价格-接受率"曲线拟合。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的"价格-接受率"模型为:p=Probit-1(0.88952-0.46296X),平均支付意愿为10.41元,95%可信区间为6.67~16.24元。结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Vi多糖疫苗定价应在10元左右,CVM可较好评估居民对疫苗的支付意愿。

    2008年06期 v.14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9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支付意愿调查

    董柏青;吴兴华;杨进;龚健;廖和壮;Christine Poulos;Dohyeong Kim;Andrew Nyamete;John Clemens4Inter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的支付意愿,为开展疫苗推广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评估居民对伤寒Vi多糖疫苗的支付阈值,使用Prob-it模型进行"价格-接受率"曲线拟合。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居民对Vi多糖疫苗的"价格-接受率"模型为:p=Probit-1(0.88952-0.46296X),平均支付意愿为10.41元,95%可信区间为6.67~16.24元。结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伤寒流行地区,Vi多糖疫苗定价应在10元左右,CVM可较好评估居民对疫苗的支付意愿。

    2008年06期 v.14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9 ] |[阅读次数:0 ]
  •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6月龄~5岁儿童中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朱为;叶强;李荣成;王树巧;李亚楠;李艳萍;王琰;毕慧;农艺;李凤祥;

    目的评价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CV)在6月龄~5岁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1339名6月龄~5岁儿童接种1~2剂A群MCV或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观察72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测定免疫前后血清杀菌抗体滴度。结果接种A群MCV或MPV后,均未观察到即时反应,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发热反应以弱反应为主。6~11月龄接种2剂、1~5岁接种1剂A群MCV后,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891.3和1∶924.6,抗体≥4倍增长率分别为98.81%和98.45%。结论A群MCV对6月龄~5岁儿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号:2003L02729、2004L00764。

    2008年06期 v.14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20 ] |[阅读次数:0 ]
  •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6月龄~5岁儿童中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研究

    朱为;叶强;李荣成;王树巧;李亚楠;李艳萍;王琰;毕慧;农艺;李凤祥;

    目的评价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CV)在6月龄~5岁儿童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1339名6月龄~5岁儿童接种1~2剂A群MCV或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观察72h内局部和全身反应,测定免疫前后血清杀菌抗体滴度。结果接种A群MCV或MPV后,均未观察到即时反应,局部和全身反应轻微,发热反应以弱反应为主。6~11月龄接种2剂、1~5岁接种1剂A群MCV后,杀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891.3和1∶924.6,抗体≥4倍增长率分别为98.81%和98.45%。结论A群MCV对6月龄~5岁儿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临床试验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号:2003L02729、2004L00764。

    2008年06期 v.14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2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2005~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朱水荣;徐宝祥;张政;余昭;高晓萍;崔志刚;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菌群分布、变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做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引物扩增,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推荐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机构(CLSI-2007)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116株疑似Nm的血清群构成比分别为:A群52.58%,B群15.52%,C群31.90%;从病人分离的49株中,A群占61.23%,C群占32.65%,而B群仅占6.12%。菌株对环丙沙星、奈啶酸、甲氧苄氨嘧啶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敏感,分离自不同人群的血清群菌株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PFGE酶切图谱及聚类分析发现,相同血清群的病人和其密切接触者的分离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达100%,属同一克隆系;A群和C群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相对较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有一定相关性,各存在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B群菌株PFGE酶切图谱呈现较高的多态性。结论浙江省Nm流行菌群正在发生变迁,目前仍以A群为主,但C群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主要致病血清群。分子分型结果也显示,浙江省存在优势克隆群的A群和C群主要流行菌株。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类仍可作为浙江省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鉴于多数人群对C群Nm缺乏免疫力,以及C群流脑的高病死率,应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生,以防C群流脑的爆发或流行。

    2008年06期 v.14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2005~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朱水荣;徐宝祥;张政;余昭;高晓萍;崔志刚;

    目的对浙江省2005~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菌群分布、变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做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引物扩增,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推荐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机构(CLSI-2007)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116株疑似Nm的血清群构成比分别为:A群52.58%,B群15.52%,C群31.90%;从病人分离的49株中,A群占61.23%,C群占32.65%,而B群仅占6.12%。菌株对环丙沙星、奈啶酸、甲氧苄氨嘧啶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敏感,分离自不同人群的血清群菌株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PFGE酶切图谱及聚类分析发现,相同血清群的病人和其密切接触者的分离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达100%,属同一克隆系;A群和C群菌株的PFGE酶切图谱相似度相对较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有一定相关性,各存在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B群菌株PFGE酶切图谱呈现较高的多态性。结论浙江省Nm流行菌群正在发生变迁,目前仍以A群为主,但C群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主要致病血清群。分子分型结果也显示,浙江省存在优势克隆群的A群和C群主要流行菌株。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氯霉素类仍可作为浙江省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鉴于多数人群对C群Nm缺乏免疫力,以及C群流脑的高病死率,应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生,以防C群流脑的爆发或流行。

    2008年06期 v.14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81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危险因素及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保护率调查

    胡明霞;靳玉惠;王晓萍;

    目的探索影响合肥市个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al Polssaccharide Vaccine,MPV)的保护率。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能联系到的100例流脑病人作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组的城乡比例随机抽取若干户家庭电话,按1∶2比例选取与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电话调查影响个体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及A+C群MPV的保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比值比(Odds Ratio,OR)7.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18]、经常感冒(OR5.2,95%CI2.5~11)、发病前感冒(OR14,95%CI5.0~37)、吸烟或被动吸烟(OR3.5,95%CI2.1~5.7)、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OR9.5,95%CI3.1~29)、经常出入公共场所(趋势χ2=20,P=0.000)是危险因素;接种C群MPV(OR0.20,95%CI0.11~0.39)、居室经常开门窗(OR0.05,95%CI0.01~0.37)、勤洗手(OR0.39,95%CI0.22~0.68)、接种A群MPV(趋势χ2=40,P=0.000)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接种A群MPV、洗手频次、经常感冒、发病前是否感冒、吸烟或被动吸烟、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接种A群与C群MPV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A+C群MPV的保护率(Protection Rate,PR)为84%。结论流动人口、经常感冒、发病前感冒、吸烟或被动吸烟、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是导致个体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接种A与C群MPV、勤洗手可降低流脑发病的危险性。其中未接种C群MPV且发病前感冒危险性最大。

    2008年06期 v.14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5 ] |[阅读次数:0 ]
  • 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危险因素及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保护率调查

    胡明霞;靳玉惠;王晓萍;

    目的探索影响合肥市个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ingococal Polssaccharide Vaccine,MPV)的保护率。方法选择2004年以来能联系到的100例流脑病人作为病例组,再根据病例组的城乡比例随机抽取若干户家庭电话,按1∶2比例选取与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电话调查影响个体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及A+C群MPV的保护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比值比(Odds Ratio,OR)7.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18]、经常感冒(OR5.2,95%CI2.5~11)、发病前感冒(OR14,95%CI5.0~37)、吸烟或被动吸烟(OR3.5,95%CI2.1~5.7)、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OR9.5,95%CI3.1~29)、经常出入公共场所(趋势χ2=20,P=0.000)是危险因素;接种C群MPV(OR0.20,95%CI0.11~0.39)、居室经常开门窗(OR0.05,95%CI0.01~0.37)、勤洗手(OR0.39,95%CI0.22~0.68)、接种A群MPV(趋势χ2=40,P=0.000)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接种A群MPV、洗手频次、经常感冒、发病前是否感冒、吸烟或被动吸烟、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接种A群与C群MPV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A+C群MPV的保护率(Protection Rate,PR)为84%。结论流动人口、经常感冒、发病前感冒、吸烟或被动吸烟、既往气管炎等慢性病史,是导致个体流脑发病的危险因素;接种A与C群MPV、勤洗手可降低流脑发病的危险性。其中未接种C群MPV且发病前感冒危险性最大。

    2008年06期 v.14 49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25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病原学分析

    李漫时;宋立志;肖作奎;王敏;颜丙玉;张丽;徐爱强;

    目的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菌株分离、鉴定、血清学分群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山东省首次从流脑病人脑脊液中分离到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PFGE分析为AH30型,MLST分析为ST-3200型。结论从山东省首例C群Nm引起死亡病例的脑脊液中分离的菌株,其基因型为ST-3200型,是中国首次发现的C群ST-3200型菌株。应加强对C群Nm的监测,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2008年06期 v.14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病例病原学分析

    李漫时;宋立志;肖作奎;王敏;颜丙玉;张丽;徐爱强;

    目的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对山东省首例C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菌株分离、鉴定、血清学分群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山东省首次从流脑病人脑脊液中分离到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PFGE分析为AH30型,MLST分析为ST-3200型。结论从山东省首例C群Nm引起死亡病例的脑脊液中分离的菌株,其基因型为ST-3200型,是中国首次发现的C群ST-3200型菌株。应加强对C群Nm的监测,密切关注C群流脑的发病及流行趋势。

    2008年06期 v.14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6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肖作奎;宋立志;李漫时;王敏;张丽;许青;徐爱强;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2007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网络直报的流脑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34例,发病率0.037/10万,比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减少45.16%;死亡6例,同比减少40.00%。病例分布在12个设区的市;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2%;≤2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4.11%;在1个市1所学校发生聚集性流脑疫情。在流脑病例中分别检测出A、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1株和3株;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出A、C群Nm各3株。结论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2008年06期 v.14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肖作奎;宋立志;李漫时;王敏;张丽;许青;徐爱强;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2007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网络直报的流脑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34例,发病率0.037/10万,比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减少45.16%;死亡6例,同比减少40.00%。病例分布在12个设区的市;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2%;≤2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4.11%;在1个市1所学校发生聚集性流脑疫情。在流脑病例中分别检测出A、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1株和3株;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出A、C群Nm各3株。结论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2008年06期 v.14 50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毛乃颖;蒋小泓;姬奕昕;朱贞;张燕;马超;崔爱利;许松涛;唐浏英;檀晓娟;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全国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的资料,评价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02422例,有实验室诊断的53986例,占麻疹疑似病例的52.7%。②病毒学监测: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麻疹病毒266株,除1株为A基因型外,其余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从6个省分离到风疹病毒46株,均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30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组织的职能考核和血清复核,1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现场认证考核。结论2007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地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积累了麻疹/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2008年06期 v.14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毛乃颖;蒋小泓;姬奕昕;朱贞;张燕;马超;崔爱利;许松涛;唐浏英;檀晓娟;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全国2007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的资料,评价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①血清学监测: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02422例,有实验室诊断的53986例,占麻疹疑似病例的52.7%。②病毒学监测: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麻疹病毒266株,除1株为A基因型外,其余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从6个省分离到风疹病毒46株,均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30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组织的职能考核和血清复核,11个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现场认证考核。结论2007年中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获得了本地麻疹/风疹病毒流行株,积累了麻疹/风疹野病毒基因背景资料,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2008年06期 v.14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14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2007年麻疹野毒株基因特征分析

    丁晓艳;陆培善;还锡平;陶红;马福宝;汪华;许松涛;许文波;

    目的阐明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Ve-ro-Slam细胞从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0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江苏省2007年分离的14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在基因树上有多个分支。14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与中国沪191麻疹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1.6%,氨基酸同源性为84.7%~88.0%;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6%~93.4%,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3%。结论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优势基因亚型为H1a,与我国大陆其它省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相同。

    2008年06期 v.14 507-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2007年麻疹野毒株基因特征分析

    丁晓艳;陆培善;还锡平;陶红;马福宝;汪华;许松涛;许文波;

    目的阐明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Ve-ro-Slam细胞从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末端600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江苏省2007年分离的14株麻疹野病毒全部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在基因树上有多个分支。14株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与中国沪191麻疹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1%~91.6%,氨基酸同源性为84.7%~88.0%;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6%~93.4%,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3%。结论江苏省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优势基因亚型为H1a,与我国大陆其它省份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相同。

    2008年06期 v.14 507-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0 ]
  •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在甘肃省麻疹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王玉明;李娟生;刘建地;

    目的探讨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 MA)预测甘肃省麻疹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甘肃省1995~2006年麻疹逐月发病率进行ARI MA建模拟合;按照残差不相关原则、简洁原则、赤迟准则与贝叶斯准则建立ARI MA麻疹预测模型,用2007年分月发病数检验模型。结果模型ARI MA(1,0,0)(0,1,1)12(不含常数项)所有参数都通过统计学检验,残差序列是白噪声,拟合优度相对最好,参数间也无明显相关性(r=0.069)。结论ARI MA模型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了麻疹既往发病周期性以及各月发病数,将其应用于甘肃省麻疹发病预测是可行的。

    2008年06期 v.14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00 ] |[阅读次数:0 ]
  •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在甘肃省麻疹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王玉明;李娟生;刘建地;

    目的探讨应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 MA)预测甘肃省麻疹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甘肃省1995~2006年麻疹逐月发病率进行ARI MA建模拟合;按照残差不相关原则、简洁原则、赤迟准则与贝叶斯准则建立ARI MA麻疹预测模型,用2007年分月发病数检验模型。结果模型ARI MA(1,0,0)(0,1,1)12(不含常数项)所有参数都通过统计学检验,残差序列是白噪声,拟合优度相对最好,参数间也无明显相关性(r=0.069)。结论ARI MA模型很好地模拟和预测了麻疹既往发病周期性以及各月发病数,将其应用于甘肃省麻疹发病预测是可行的。

    2008年06期 v.14 512-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20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上海市某小学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徐敏钢;黄瑾;吴益生;杨其帆;田国栋;敖建军;吴霞;华瑞珏;

    目的通过调查上海市某小学的水痘爆发,分析水痘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过程,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现状和保护率,探索水痘免疫对策。方法2007年10月29日~2008年1月19日,对该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水痘发病问卷调查,同时查询VarV预防接种记录,分析爆发的危险因素,计算疫苗保护率。结果1172名学生中,86.3%(1012/1172)在爆发前无水痘患病史,66.8%(676/1012)有VarV接种史。本次水痘发病73例,共形成3次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3~5年级,1、2年级无水痘发病,且VarV接种率较高[分别为85.3%(139/163)和76.8%(152/198)]。无接种史的易感者水痘罹患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有接种史者(χ2=23.45,P<0.001),VarV保护率是68.5%(95%可信限为54.5%~75.5%)。保护率随接种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2趋势=4.131,P=0.0421)。46.6%(34/73)的患者未能及时隔离,具有传播可能性。结论低接种率、免疫时间较长和缺乏及时的报告隔离制度,是此次水痘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中、高年级小学生VarV接种率,深入评价免疫方案,改善水痘监测系统,对预防水痘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v.14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234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上海市某小学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徐敏钢;黄瑾;吴益生;杨其帆;田国栋;敖建军;吴霞;华瑞珏;

    目的通过调查上海市某小学的水痘爆发,分析水痘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过程,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现状和保护率,探索水痘免疫对策。方法2007年10月29日~2008年1月19日,对该校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水痘发病问卷调查,同时查询VarV预防接种记录,分析爆发的危险因素,计算疫苗保护率。结果1172名学生中,86.3%(1012/1172)在爆发前无水痘患病史,66.8%(676/1012)有VarV接种史。本次水痘发病73例,共形成3次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3~5年级,1、2年级无水痘发病,且VarV接种率较高[分别为85.3%(139/163)和76.8%(152/198)]。无接种史的易感者水痘罹患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有接种史者(χ2=23.45,P<0.001),VarV保护率是68.5%(95%可信限为54.5%~75.5%)。保护率随接种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2趋势=4.131,P=0.0421)。46.6%(34/73)的患者未能及时隔离,具有传播可能性。结论低接种率、免疫时间较长和缺乏及时的报告隔离制度,是此次水痘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中、高年级小学生VarV接种率,深入评价免疫方案,改善水痘监测系统,对预防水痘爆发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v.14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引用频次:39 ] |[下载次数:234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后12年的抗体持久性研究

    翟如芳;邢秀生;王海娇;光明;安建会;常少英;李太生;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Yeast,HepB-Y)免疫的持久性。方法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2年的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结果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后1年时的92.08%、84.16%、29.21mI U/ml降至12年后的64.71%、40.00%、5.01mI 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16%、6.45%、14.81%。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下降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可预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HepB-Y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和加强免疫。结论HepB-Y免疫后低阳性率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并存在免疫记忆,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及加强免疫。

    2008年06期 v.14 5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76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后12年的抗体持久性研究

    翟如芳;邢秀生;王海娇;光明;安建会;常少英;李太生;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Yeast,HepB-Y)免疫的持久性。方法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2年的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结果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后1年时的92.08%、84.16%、29.21mI U/ml降至12年后的64.71%、40.00%、5.01mI 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16%、6.45%、14.81%。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下降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可预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HepB-Y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和加强免疫。结论HepB-Y免疫后低阳性率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并存在免疫记忆,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及加强免疫。

    2008年06期 v.14 52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引用频次:28 ] |[下载次数:176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1990~200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发病趋势的动态分析

    于劼;雷杰;

    目的揭示山东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趋势,探讨动态分析方法。方法对山东省1990~2006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山东省1990~2006年报告甲肝发病率从53.97/10万下降到1.14/10万,<10岁儿童甲肝病例所占比例从55.60%下降到5.12%,平均发病年龄从14.40岁,后移到40.19岁。结论山东省甲肝发病由流行转为散发,且有下降趋势;高发人群年龄后移;≥10岁甲肝病例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男女性年龄分布曲线差异也趋于扩大。

    2008年06期 v.14 524-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1990~200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发病趋势的动态分析

    于劼;雷杰;

    目的揭示山东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趋势,探讨动态分析方法。方法对山东省1990~2006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山东省1990~2006年报告甲肝发病率从53.97/10万下降到1.14/10万,<10岁儿童甲肝病例所占比例从55.60%下降到5.12%,平均发病年龄从14.40岁,后移到40.19岁。结论山东省甲肝发病由流行转为散发,且有下降趋势;高发人群年龄后移;≥10岁甲肝病例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男女性年龄分布曲线差异也趋于扩大。

    2008年06期 v.14 524-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07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祝双利;王东艳;张勇;李杰;严冬梅;朱晖;安洪秋;陈立;许文波;

    目的通过对2007年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上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t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实验室网络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2007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共收集了4984例AFP病例的9771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8d内完成病毒血清型定型的及时率为94.8%。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14例,分离率为4.29%;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471例,分离率为9.45%。2007年NPL收到脊灰实验室网络送检的316份PV阳性分离物,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的试剂供应短缺,因此对PV型内鉴定改为直接进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所以调整之前仅对10株I型PV、14株Ⅱ型PV进行了ELISA型内鉴定;对14株PV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型内鉴定;对其余的397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在山东省的2例AFP病例中,分离到3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但不属于循环的VDPVs(cVDPVs);在山西省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2株Ⅰ型VDPV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1株Ⅰ型VDPV。2007年NPL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考核;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与NPL相同的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12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认证考核。NPL对5个省送检的334份原始粪便标本进行了复核,PV的符合率为99%~100%,NPEV的符合率为88.0%~92.7%。结论2007年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中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网络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2008年06期 v.14 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07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祝双利;王东艳;张勇;李杰;严冬梅;朱晖;安洪秋;陈立;许文波;

    目的通过对2007年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上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t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实验室网络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2007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共收集了4984例AFP病例的9771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8d内完成病毒血清型定型的及时率为94.8%。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14例,分离率为4.29%;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471例,分离率为9.45%。2007年NPL收到脊灰实验室网络送检的316份PV阳性分离物,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的试剂供应短缺,因此对PV型内鉴定改为直接进行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所以调整之前仅对10株I型PV、14株Ⅱ型PV进行了ELISA型内鉴定;对14株PV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型内鉴定;对其余的397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在山东省的2例AFP病例中,分离到3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但不属于循环的VDPVs(cVDPVs);在山西省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2株Ⅰ型VDPV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1株Ⅰ型VDPV。2007年NPL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考核;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与NPL相同的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12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认证考核。NPL对5个省送检的334份原始粪便标本进行了复核,PV的符合率为99%~100%,NPEV的符合率为88.0%~92.7%。结论2007年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中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网络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2008年06期 v.14 528-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引用频次:20 ] |[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0 ]
  • 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的死因排查原则及其在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死因排查中的初步应用

    卓家同;

    目的探索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的死因排查原则及其应用。方法收集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报告、调查处理、尸检鉴定资料,根据接种疫苗急性变态反应和疫苗质量以及实施差错的规律,结合流行病学病因推理,探索死因排查原则和分析可能死因,并与尸检结果对比印证。结果用发病超过接种后2h者排除过敏性休克;无同批号疫苗的多人发病,以及接种疫苗后不符合相应种类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者,排除疫苗质量隐患;使用疫苗过程中没有由于启封后的安瓿较长时间裸露,以及无同支疫苗的多人致死,排除疫苗受到相关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无常规药物与疫苗一起摆放引起将药物误作疫苗注射,排除实施差错等四大原则,对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的死因进行排查,并经尸检证实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均与接种疫苗无关,表明四大原则可行。结论疑似预防接种死亡死因排查四大原则,对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的死因排查有参考意义。

    2008年06期 v.14 534-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0 ]
  • 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的死因排查原则及其在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死因排查中的初步应用

    卓家同;

    目的探索疑似预防接种死亡的死因排查原则及其应用。方法收集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报告、调查处理、尸检鉴定资料,根据接种疫苗急性变态反应和疫苗质量以及实施差错的规律,结合流行病学病因推理,探索死因排查原则和分析可能死因,并与尸检结果对比印证。结果用发病超过接种后2h者排除过敏性休克;无同批号疫苗的多人发病,以及接种疫苗后不符合相应种类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者,排除疫苗质量隐患;使用疫苗过程中没有由于启封后的安瓿较长时间裸露,以及无同支疫苗的多人致死,排除疫苗受到相关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无常规药物与疫苗一起摆放引起将药物误作疫苗注射,排除实施差错等四大原则,对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的死因进行排查,并经尸检证实4起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均与接种疫苗无关,表明四大原则可行。结论疑似预防接种死亡死因排查四大原则,对疑似接种疫苗后死亡的死因排查有参考意义。

    2008年06期 v.14 534-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37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2005~200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张富斌;张振国;孙印旗;王丽娜;郝铃;李静;刘曙光;

    目的分析河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 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报告的2005~2007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05~2007年报告AEFI1466例,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占93.79%,偶合症次之,其它原因极少;全省99.43%的县报告了AEFI;≤1岁儿童占2/3。每年4~11月发生较多,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和第1剂接种为主。临床损害以发热、无菌性脓肿和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AEFI发生率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AEFI报告发生率为23.34/100万剂,完整率为95.48%,及时报告率为84.99%,及时调查率为71.62%。结论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全省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较好,但完整性和调查及时性需进一步提高。

    2008年06期 v.14 538-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174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2005~200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张富斌;张振国;孙印旗;王丽娜;郝铃;李静;刘曙光;

    目的分析河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 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省报告的2005~2007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05~2007年报告AEFI1466例,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占93.79%,偶合症次之,其它原因极少;全省99.43%的县报告了AEFI;≤1岁儿童占2/3。每年4~11月发生较多,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和第1剂接种为主。临床损害以发热、无菌性脓肿和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AEFI发生率在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AEFI报告发生率为23.34/100万剂,完整率为95.48%,及时报告率为84.99%,及时调查率为71.62%。结论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全省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较好,但完整性和调查及时性需进一步提高。

    2008年06期 v.14 538-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174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价

    孙美平;马蕊;曾阳;卢莉;刘东磊;王凌云;刘维祥;

    目的评价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实施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在强化查漏补种实施内容扩展,学龄前流动儿童人数、聚集乡(镇、街,下同)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全市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后的返工乡数减少。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后建证率达100%,建卡率达99.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初种)接种率达96.7%,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率达94.7%。结论在全市学龄前流动儿童总数、强化查漏补种疫苗种类增加的情况下,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达到了评价指标。

    2008年06期 v.14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与实施效果评价

    孙美平;马蕊;曾阳;卢莉;刘东磊;王凌云;刘维祥;

    目的评价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策略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实施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在强化查漏补种实施内容扩展,学龄前流动儿童人数、聚集乡(镇、街,下同)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全市强化查漏补种质量评估后的返工乡数减少。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后建证率达100%,建卡率达99.6%,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初种)接种率达96.7%,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率达94.7%。结论在全市学龄前流动儿童总数、强化查漏补种疫苗种类增加的情况下,2007年学龄前流动儿童强化查漏补种达到了评价指标。

    2008年06期 v.14 54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 大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接种率调查

    贾秀岩;王稳;韩一楠;张玫;林茜;李文斌;庞英;麻世伟;王彬;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卡介苗(Bacillus Cal mette Guerin,BCG)、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预防接种现状。方法2007年11月,采用有限总体抽样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出生、居住≥3个月的177名儿童,进行了免疫规划5种疫苗的接种率调查。结果建证率100.00%,建卡率96.61%。12月龄内儿童BCG、OPV、DTP、MV、HepB接种率分别为98.87%、97.18%、98.31%、99.44%、96.61%,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79%,MV复种和DTP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6.21%和94.83%;但流动儿童的5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88.04%)显著低于本地儿童(97.65%)。结论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除做好本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外,还要关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

    2008年06期 v.14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80 ] |[阅读次数:0 ]
  • 大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接种率调查

    贾秀岩;王稳;韩一楠;张玫;林茜;李文斌;庞英;麻世伟;王彬;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儿童免疫规划5种疫苗[卡介苗(Bacillus Cal mette Guerin,BCG)、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预防接种现状。方法2007年11月,采用有限总体抽样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出生、居住≥3个月的177名儿童,进行了免疫规划5种疫苗的接种率调查。结果建证率100.00%,建卡率96.61%。12月龄内儿童BCG、OPV、DTP、MV、HepB接种率分别为98.87%、97.18%、98.31%、99.44%、96.61%,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79%,MV复种和DTP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86.21%和94.83%;但流动儿童的5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88.04%)显著低于本地儿童(97.65%)。结论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除做好本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外,还要关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

    2008年06期 v.14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180 ] |[阅读次数:0 ]

短篇报道

文摘

信息

综述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郭飚;Shannon Rutherfood;Cordia Chu;

    疫苗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有效地保护了全球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健康,使其免受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危害。但伴随预防接种过程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引起了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关注。这些关注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威胁到已取得成功的免疫规划项目。在发生AEFI时,采取快速适当应对策略有助于避免其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2008年06期 v.14 549-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360 ] |[阅读次数:0 ]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郭飚;Shannon Rutherfood;Cordia Chu;

    疫苗和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有效地保护了全球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健康,使其免受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的危害。但伴随预防接种过程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引起了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关注。这些关注如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威胁到已取得成功的免疫规划项目。在发生AEFI时,采取快速适当应对策略有助于避免其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2008年06期 v.14 549-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36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

    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胡苑笙;吴振华;王华庆;梁晓峰;

    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高感染率国家,实施国家乙肝疫苗(Hepatil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免疫人群中显著下降,控制乙肝取得显著成就。然而,要进一步降低HBV的感染率,需不断完善国家的免疫策略,在落实新生儿HepB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将HepB预防接种向儿童和成人高危人群扩大。

    2008年06期 v.14 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73 ] |[下载次数:65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

    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王富珍;郑徽;胡苑笙;吴振华;王华庆;梁晓峰;

    中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高感染率国家,实施国家乙肝疫苗(Hepatil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免疫人群中显著下降,控制乙肝取得显著成就。然而,要进一步降低HBV的感染率,需不断完善国家的免疫策略,在落实新生儿HepB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将HepB预防接种向儿童和成人高危人群扩大。

    2008年06期 v.14 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73 ] |[下载次数:652 ] |[阅读次数:0 ]
  • 百日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柳;赵建宏;张庶民;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尤以婴幼儿为重。全世界自20世纪50年代使用百日咳疫苗(Pertussis vaccine,PerV)以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近些年,即使在PerV覆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百日咳的发病率又有了升高的趋势,而感染人群为已接种过PerV的青少年、成人为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监测水平、免疫的持久性等。近些年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的抗原漂移现象,作为又一解释原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该文就百日咳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百日咳"再现"的原因等进行探讨。

    2008年06期 v.14 559-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581 ] |[阅读次数:0 ]
  • 百日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柳;赵建宏;张庶民;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尤以婴幼儿为重。全世界自20世纪50年代使用百日咳疫苗(Pertussis vaccine,PerV)以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近些年,即使在PerV覆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百日咳的发病率又有了升高的趋势,而感染人群为已接种过PerV的青少年、成人为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监测水平、免疫的持久性等。近些年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的抗原漂移现象,作为又一解释原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该文就百日咳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百日咳"再现"的原因等进行探讨。

    2008年06期 v.14 559-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引用频次:23 ] |[下载次数:581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感冒疫苗皮内接种技术

    张亮;冯子健;

    目前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产能尚不能满足发生流感大流行时的需求,而且由于免疫原性受被接种者的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免疫机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维持免疫原性的前提下,采用低剂量接种十分重要。研究发现,一些疫苗采用皮内接种,而不是传统的肌内或皮下接种,可以减少接种剂量,而同时又保持免疫原性。

    2008年06期 v.14 56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感冒疫苗皮内接种技术

    张亮;冯子健;

    目前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产能尚不能满足发生流感大流行时的需求,而且由于免疫原性受被接种者的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以及身体免疫机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维持免疫原性的前提下,采用低剂量接种十分重要。研究发现,一些疫苗采用皮内接种,而不是传统的肌内或皮下接种,可以减少接种剂量,而同时又保持免疫原性。

    2008年06期 v.14 56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