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中国2014-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分析

    樊春祥;杨宏;温宁;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祝双利;王华庆;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4年和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AFP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AFPSIRMS)运转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过AFPSIRMS收集的2014年和2015年AFP病例数据。结果中国2014年和2015年通过AFPSIRMS收集的AFP病例数分别为5 758例和5 217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6/10万和2.31/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均为99%,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为92%,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均为97%,2014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脊灰实验室粪便标本分离结果 18d内反馈率为97%,2015年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粪便标本分离结果 14d内反馈率为96%。结论中国2014年和2015年AFPSIRMS保持较高质量运转,各项国家级监测指标均达到维持无脊灰的要求。

    2017年02期 v.23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199 ] |[阅读次数:1 ]
  • 中国2014-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分析

    樊春祥;杨宏;温宁;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祝双利;王华庆;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4年和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AFP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AFPSIRMS)运转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通过AFPSIRMS收集的2014年和2015年AFP病例数据。结果中国2014年和2015年通过AFPSIRMS收集的AFP病例数分别为5 758例和5 217例,<15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6/10万和2.31/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h内调查率均为99%,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为92%,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均为97%,2014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脊灰实验室粪便标本分离结果 18d内反馈率为97%,2015年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粪便标本分离结果 14d内反馈率为96%。结论中国2014年和2015年AFPSIRMS保持较高质量运转,各项国家级监测指标均达到维持无脊灰的要求。

    2017年02期 v.23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47 ] |[下载次数:19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15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祝双利;李晓嫘;朱晖;王东艳;严冬梅;范钦;樊春祥;张勇;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中国共报告5 218例AFP病例,PLN收到5 173例AFP病例的10 335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7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6%,病毒分离结果 14天内反馈率为96%。5 173例病例中,L20B阳性69例(1.33%);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阳性472例(9.12%)。NPL收到省级脊灰实验室送检的分离自AFP病例、非AFP病例、AFP病例接触者及健康人的179株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其中173株为脊灰病毒(Poliovirus,PV),4株为NPEV,2株为非肠道病毒(Non-enterovirus,NEV)。173株PV中,8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来自浙江、广东和辽宁;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从脊灰病毒外环境监测采集的污水标本中分离到1株Ⅱ型VDPV。2015年NPL和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粪便标本脊灰等肠道病毒的新检测流程的能力验证标本考核。NPL和27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型内鉴定能力验证考核。结论中国PLN 2015年运转正常,未发现WPV,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早期发现VDPV或VDPV病例,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依据。

    2017年02期 v.23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5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15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祝双利;李晓嫘;朱晖;王东艳;严冬梅;范钦;樊春祥;张勇;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中国共报告5 218例AFP病例,PLN收到5 173例AFP病例的10 335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7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6%,病毒分离结果 14天内反馈率为96%。5 173例病例中,L20B阳性69例(1.33%);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阳性472例(9.12%)。NPL收到省级脊灰实验室送检的分离自AFP病例、非AFP病例、AFP病例接触者及健康人的179株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其中173株为脊灰病毒(Poliovirus,PV),4株为NPEV,2株为非肠道病毒(Non-enterovirus,NEV)。173株PV中,8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来自浙江、广东和辽宁;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从脊灰病毒外环境监测采集的污水标本中分离到1株Ⅱ型VDPV。2015年NPL和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粪便标本脊灰等肠道病毒的新检测流程的能力验证标本考核。NPL和27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型内鉴定能力验证考核。结论中国PLN 2015年运转正常,未发现WPV,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早期发现VDPV或VDPV病例,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依据。

    2017年02期 v.23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引用频次:29 ] |[下载次数:151 ] |[阅读次数:2 ]
  • 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损耗系数测算

    段梦娟;曹雷;曹玲生;崔健;肖奇友;郑景山;

    目的估算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损耗系数。方法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脊灰疫苗转换至2016年11月30日bOPV的下发、使用和接种情况。采用方便抽样,从各省分别选择5个预防接种单位,调查bOPV损耗系数和影响因素。结果全国bOPV的测算损耗系数为1.79,各省在1.34(重庆市)-4.57(青海省)之间。共调查接种单位182个,测算平均损耗系数为1.53。日、周/旬、月接种单位的损耗系数分别为1.70、2.16、2.87(F=11.52,P<0.05)。日平均接种量和损耗系数呈负相关(r=-3.01,P<0.05)。结论 bOPV损耗系数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使用损耗系数进行疫苗用量预测。

    2017年02期 v.23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45 ] |[阅读次数:2 ]
  • 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损耗系数测算

    段梦娟;曹雷;曹玲生;崔健;肖奇友;郑景山;

    目的估算二价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损耗系数。方法收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脊灰疫苗转换至2016年11月30日bOPV的下发、使用和接种情况。采用方便抽样,从各省分别选择5个预防接种单位,调查bOPV损耗系数和影响因素。结果全国bOPV的测算损耗系数为1.79,各省在1.34(重庆市)-4.57(青海省)之间。共调查接种单位182个,测算平均损耗系数为1.53。日、周/旬、月接种单位的损耗系数分别为1.70、2.16、2.87(F=11.52,P<0.05)。日平均接种量和损耗系数呈负相关(r=-3.01,P<0.05)。结论 bOPV损耗系数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使用损耗系数进行疫苗用量预测。

    2017年02期 v.23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45 ] |[阅读次数:0 ]
  • 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及病毒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尹文娇;沈立萍;王富珍;张国民;郑徽;安婧;杜飞;王锋;刘铁柱;孟庆玲;伊瑶;崔富强;毕胜利;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探讨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方法在四川和甘肃省5家医院招募439名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对新生儿接种全程3剂次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检测母婴HBV血清学标志物和母亲病毒载量,扩增母亲HBV基因序列。结果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3.39%,失败率为2.73%,无应答率为3.87%。母亲HBV基因型为C(43.01%)、B(37.63%)和D(19.35%);血清型为adr(37.63%)、adw(36.56%)、ayw(21.51%)、不确定型别(3.23%)和ayr(1.08%);阻断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母亲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分别为30.59%、25.00%;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母亲HBV基因型构成、血清型构成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较高。HBV基因型、血清型差异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不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因素。

    2017年02期 v.23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2 ]
  • 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及病毒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尹文娇;沈立萍;王富珍;张国民;郑徽;安婧;杜飞;王锋;刘铁柱;孟庆玲;伊瑶;崔富强;毕胜利;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探讨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方法在四川和甘肃省5家医院招募439名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对新生儿接种全程3剂次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检测母婴HBV血清学标志物和母亲病毒载量,扩增母亲HBV基因序列。结果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3.39%,失败率为2.73%,无应答率为3.87%。母亲HBV基因型为C(43.01%)、B(37.63%)和D(19.35%);血清型为adr(37.63%)、adw(36.56%)、ayw(21.51%)、不确定型别(3.23%)和ayr(1.08%);阻断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母亲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分别为30.59%、25.00%;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母亲HBV基因型构成、血清型构成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较高。HBV基因型、血清型差异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不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因素。

    2017年02期 v.23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2 ]
  • 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对肝移植受者接种成功率及Th2细胞变化的影响

    王维伟;王麟;朱雄伟;肖桦;窦古枫;郭静;陕海丽;林美雄;李向农;牛玉坚;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不同接种方案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疫苗接种成功率及外周血Th2细胞变化的影响,探索提高接种成功率的新方法和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选择124名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4组:传统组在第0、1、6个月各接种1剂20μg HepB;传统加强组在第0、1、6个月各接种1剂60μg HepB;快速组在第0、1、2、3个月各接种1剂40μg HepB,第4、5、6个月各接种1剂20μg HepB;胸腺肽组在快速组基础上从第0天接种开始,每10天皮下注射1.6mg胸腺肽1次,连续6个月。比较分析HepB接种成功率、接种前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浓度变化及Th2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观察各组病例排斥反应。结果4组病例HepB接种成功率分别为3.23%(1/31)、6.45%(2/31)、23.33%(7/30)和30.00%(9/30)(x~2=9.35,P<0.05)。传统组抗-HBs浓度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其余3组抗-HBs浓度和全部4组的Th2细胞比例实验后均较实验前显著升高。接种成功者的Th2细胞比例增幅显著高于非成功者。抗-HBs浓度增幅与Th2比例增幅呈正相关(r=0.55,P=0.000)。研究期间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合理增加疫苗接种剂量、调整接种时间间隔或在接种过程中加用胸腺肽均可不同程度提高HepB免疫成功率,其可能的机制是这些措施促进了机体Th2细胞表达从而助推了抗-HBs的生成。

    2017年02期 v.23 144-14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0 ]
  • 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方案对肝移植受者接种成功率及Th2细胞变化的影响

    王维伟;王麟;朱雄伟;肖桦;窦古枫;郭静;陕海丽;林美雄;李向农;牛玉坚;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不同接种方案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疫苗接种成功率及外周血Th2细胞变化的影响,探索提高接种成功率的新方法和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选择124名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4组:传统组在第0、1、6个月各接种1剂20μg HepB;传统加强组在第0、1、6个月各接种1剂60μg HepB;快速组在第0、1、2、3个月各接种1剂40μg HepB,第4、5、6个月各接种1剂20μg HepB;胸腺肽组在快速组基础上从第0天接种开始,每10天皮下注射1.6mg胸腺肽1次,连续6个月。比较分析HepB接种成功率、接种前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浓度变化及Th2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观察各组病例排斥反应。结果4组病例HepB接种成功率分别为3.23%(1/31)、6.45%(2/31)、23.33%(7/30)和30.00%(9/30)(x~2=9.35,P<0.05)。传统组抗-HBs浓度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其余3组抗-HBs浓度和全部4组的Th2细胞比例实验后均较实验前显著升高。接种成功者的Th2细胞比例增幅显著高于非成功者。抗-HBs浓度增幅与Th2比例增幅呈正相关(r=0.55,P=0.000)。研究期间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对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合理增加疫苗接种剂量、调整接种时间间隔或在接种过程中加用胸腺肽均可不同程度提高HepB免疫成功率,其可能的机制是这些措施促进了机体Th2细胞表达从而助推了抗-HBs的生成。

    2017年02期 v.23 144-14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31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孕妇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前筛查及母婴传播阻断现况调查

    马小军;王富珍;郑徽;张丽杰;张国民;孙校金;李溥仁;巴文生;蔡芝锋;郝增平;马艳梅;崔富强;

    目的评价青海省孕产妇产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筛查及母婴传播阻断开展情况。方法在全省城市、农村和牧区各选择2个县(区)对14家医院的孕妇HBV标志物筛查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开展调查和分析,对首剂乙肝疫苗(HepB1)的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9 915名,HBV筛查率为97.75%,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56%;9 848名住院分娩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6.50%(9 503/9 848);345名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epB1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接种率为98.55%(340/345)。上述各指标在城市、农村、牧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416名未及时接种HepB1儿童中,56.97%为早产/出生低体重,30.77%为新生儿窒息,7.69%为新生儿黄疸,4.57%为家长拒绝接种。结论青海省孕产妇产前HBV标志物筛查和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需加强农村和牧区的措施落实,对医护人员需加强培训指导,合理掌握HepB禁忌证,加强早产儿/低体重儿HepB1接种。

    2017年02期 v.23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0 ]
  • 青海省孕妇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前筛查及母婴传播阻断现况调查

    马小军;王富珍;郑徽;张丽杰;张国民;孙校金;李溥仁;巴文生;蔡芝锋;郝增平;马艳梅;崔富强;

    目的评价青海省孕产妇产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筛查及母婴传播阻断开展情况。方法在全省城市、农村和牧区各选择2个县(区)对14家医院的孕妇HBV标志物筛查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开展调查和分析,对首剂乙肝疫苗(HepB1)的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9 915名,HBV筛查率为97.75%,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56%;9 848名住院分娩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6.50%(9 503/9 848);345名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HepB1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接种率为98.55%(340/345)。上述各指标在城市、农村、牧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416名未及时接种HepB1儿童中,56.97%为早产/出生低体重,30.77%为新生儿窒息,7.69%为新生儿黄疸,4.57%为家长拒绝接种。结论青海省孕产妇产前HBV标志物筛查和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需加强农村和牧区的措施落实,对医护人员需加强培训指导,合理掌握HepB禁忌证,加强早产儿/低体重儿HepB1接种。

    2017年02期 v.23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周口市2014年1-74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朱冬梅;蒋文;李彦勋;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1-74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县2 084名1-74岁人群进行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结果在2 084名调查对象中HBsAg、Anti-HBs、Anti-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5.26%、56.59%和44.72%。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5%,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76%;分别比1999年调查结果下降了60.27%、76.47%。结论周口市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HBV感染显著下降;仍应加强<5岁儿童HepB接种工作。

    2017年02期 v.2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0 ]
  • 河南省周口市2014年1-74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朱冬梅;蒋文;李彦勋;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1-74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县2 084名1-74岁人群进行调查和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结果在2 084名调查对象中HBsAg、Anti-HBs、Anti-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5.26%、56.59%和44.72%。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5%,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76%;分别比1999年调查结果下降了60.27%、76.47%。结论周口市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HBV感染显著下降;仍应加强<5岁儿童HepB接种工作。

    2017年02期 v.2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15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与评价

    王慧玲;毛乃颖;任丽;高凌玉;朱贞;许松涛;崔爱利;张燕;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的运转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数据和全国MRLN监测数据,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5年全国共报告监测病例104 948例,其中麻疹病例42 382例,40 717例(96.07%)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风疹病例8 143例,6 324例(77.66%)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共报告暴发疫情400起,其中麻疹暴发329起,风疹暴发31起。共采集散发监测病例血标本90 305例,标本采集率97.47%;麻疹、风疹IgM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75%、6.30%。共采集散发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45 032例,标本采集率48.60%;麻疹、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74%、5.43%。29个省级麻疹风疹室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共送检麻疹病毒3 967株,其中D_9基因亚型1株、A基因型(疫苗相关株)16株、中国本土流行的H_(1a)基因亚型3 950株。16个省级MRL共送检风疹病毒316株,其中1E基因型4株、2B基因型312株。国家MRL和32个省级MRL全部通过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15年MRLN运转良好,证实本土麻疹基因型H1仍在持续循环流行,为中国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网络技术支撑。

    2017年02期 v.23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15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与评价

    王慧玲;毛乃颖;任丽;高凌玉;朱贞;许松涛;崔爱利;张燕;许文波;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 network,MRLN)的运转状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实验室数据和全国MRLN监测数据,评价中国MRLN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2015年全国共报告监测病例104 948例,其中麻疹病例42 382例,40 717例(96.07%)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风疹病例8 143例,6 324例(77.66%)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共报告暴发疫情400起,其中麻疹暴发329起,风疹暴发31起。共采集散发监测病例血标本90 305例,标本采集率97.47%;麻疹、风疹IgM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75%、6.30%。共采集散发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45 032例,标本采集率48.60%;麻疹、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74%、5.43%。29个省级麻疹风疹室验室(Measles/rubella laboratory,MRL)共送检麻疹病毒3 967株,其中D_9基因亚型1株、A基因型(疫苗相关株)16株、中国本土流行的H_(1a)基因亚型3 950株。16个省级MRL共送检风疹病毒316株,其中1E基因型4株、2B基因型312株。国家MRL和32个省级MRL全部通过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考核。结论中国2015年MRLN运转良好,证实本土麻疹基因型H1仍在持续循环流行,为中国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网络技术支撑。

    2017年02期 v.23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7 ] |[阅读次数:1 ]
  • 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研究

    王亚敏;徐维祯;李燕;安志杰;岳晨妍;李迪;郑慧贞;黄卓英;马福宝;李慧;王华庆;

    目的了解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完善中国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5个县抽取2001年、2005年和2009年出生的健康常住儿童进行风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MC)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52名儿童,2001年、2005年和2009年出生儿童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56%、93.42%、94.12%(χ~2=0.18,P=0.916),GMC分别为135.02IU/ml、116.32IU/ml、139.92IU/ml(F=2.34,P=0.097)。儿童风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C随含风疹成分疫苗(RCV)接种剂次数而显著升高。随着采血时间与RCV接种时间间隔的增大,风疹抗体阳性率无显著下降,而GMC有显著下降,但大于20IU/ml。结论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无显著变化,接种RCV是维持儿童风疹抗体高水平的重要因素,需继续巩固现行RCV免疫策略。

    2017年02期 v.23 162-16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研究

    王亚敏;徐维祯;李燕;安志杰;岳晨妍;李迪;郑慧贞;黄卓英;马福宝;李慧;王华庆;

    目的了解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变化,为完善中国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5个县抽取2001年、2005年和2009年出生的健康常住儿童进行风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MC)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52名儿童,2001年、2005年和2009年出生儿童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56%、93.42%、94.12%(χ~2=0.18,P=0.916),GMC分别为135.02IU/ml、116.32IU/ml、139.92IU/ml(F=2.34,P=0.097)。儿童风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C随含风疹成分疫苗(RCV)接种剂次数而显著升高。随着采血时间与RCV接种时间间隔的增大,风疹抗体阳性率无显著下降,而GMC有显著下降,但大于20IU/ml。结论中国五个县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后儿童风疹抗体水平无显著变化,接种RCV是维持儿童风疹抗体高水平的重要因素,需继续巩固现行RCV免疫策略。

    2017年02期 v.23 162-16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177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漳州市2013-2015年流行麻疹病毒基因型别鉴定及基因特征分析

    许美燕;林淑银;郭丽清;陈秋虾;杨彬彬;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漳州市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情况。方法用Real-time RT-PCR法对2013-2015年漳州市的392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用RT-PCR法扩增核酸阳性标本的N基因羧基末端594个核苷酸片段,并对扩增产物测序;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28份标本麻疹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7.1%(28/392);获得21份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经基因型鉴定18株为H1a基因亚型,1株为A基因型,2株为D8基因型。漳州市所有的H1a亚型麻疹病毒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2-AF045205.1-H1a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1%和97.3%-99.3%。A基因型麻疹病毒与疫苗株Shanghai-191-DQ390225-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3%。2株D8基因型麻疹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它们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MVi/Manchester.GBR/30.94-AF280803-D8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4%和96.7%。结论 2013-2015年漳州市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A基因型为疫苗相关株;漳州市首次出现D8基因型麻疹病毒输入性病例。

    2017年02期 v.23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漳州市2013-2015年流行麻疹病毒基因型别鉴定及基因特征分析

    许美燕;林淑银;郭丽清;陈秋虾;杨彬彬;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漳州市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情况。方法用Real-time RT-PCR法对2013-2015年漳州市的392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用RT-PCR法扩增核酸阳性标本的N基因羧基末端594个核苷酸片段,并对扩增产物测序;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 28份标本麻疹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7.1%(28/392);获得21份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经基因型鉴定18株为H1a基因亚型,1株为A基因型,2株为D8基因型。漳州市所有的H1a亚型麻疹病毒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2-AF045205.1-H1a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1%和97.3%-99.3%。A基因型麻疹病毒与疫苗株Shanghai-191-DQ390225-A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3%。2株D8基因型麻疹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它们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MVi/Manchester.GBR/30.94-AF280803-D8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4%和96.7%。结论 2013-2015年漳州市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A基因型为疫苗相关株;漳州市首次出现D8基因型麻疹病毒输入性病例。

    2017年02期 v.23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3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的调查分析和控制效果评价

    周榕溶;赵智娴;李立群;余文;李琼芬;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钦县1起成人麻疹暴发的原因,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血清和咽拭子/尿液标本,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发热和/或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引起暴发的主要因素。在首例病例报告4天后开展20-40岁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应急免疫,并评价免疫后麻疹抗体水平。结果在42例麻疹暴发病例中,来自毗邻地区就诊病例23例,德钦本地病例19例。89.47%的德钦本地病例为20-40岁成人。病例的9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经鉴定为H1a基因型。在搜索的发热和/或出疹病例中,有明确病例接触史者中麻疹发病比例(10.1%,16/158)高于无病例接触史者(0.3%,3/1 209),且75%(12/16)的有明确病例接触者为医院暴露。德钦县20-40岁人群累计应急接种MCV 10 596人,接种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1 452.87,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起成人暴发主要为易感人群的累积和院内感染引起。尽早开展以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

    2017年02期 v.23 173-17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的调查分析和控制效果评价

    周榕溶;赵智娴;李立群;余文;李琼芬;

    目的分析云南省德钦县1起成人麻疹暴发的原因,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血清和咽拭子/尿液标本,开展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发热和/或出疹病例的主动搜索,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引起暴发的主要因素。在首例病例报告4天后开展20-40岁人群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应急免疫,并评价免疫后麻疹抗体水平。结果在42例麻疹暴发病例中,来自毗邻地区就诊病例23例,德钦本地病例19例。89.47%的德钦本地病例为20-40岁成人。病例的9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经鉴定为H1a基因型。在搜索的发热和/或出疹病例中,有明确病例接触史者中麻疹发病比例(10.1%,16/158)高于无病例接触史者(0.3%,3/1 209),且75%(12/16)的有明确病例接触者为医院暴露。德钦县20-40岁人群累计应急接种MCV 10 596人,接种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0%,几何平均滴度为1∶1 452.87,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起成人暴发主要为易感人群的累积和院内感染引起。尽早开展以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

    2017年02期 v.23 173-17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0 ] |[阅读次数:0 ]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方法建立及应用

    聂丹文;聂富;高源;朱兵清;徐丽;李月;张秋莹;邵祝军;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百日咳鲍特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百日咳鲍特菌插入序列IS481为目的基因,通过Primer5.0软件设计巢式PCR(Nested PCR,nPCR)外引物,并优化扩增条件和程序,结合IS481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建立nPCR结合Real-time PCR(r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方法,应用于354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核酸检测和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标本核酸检测。结果该结合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25 copies/μL,能同时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和霍氏鲍特菌,其他参考菌株均呈阴性,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进一步通过rPCR区分霍氏鲍特菌。采用该结合检测技术,354份流感样病例核酸标本中17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核酸标本中12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而单独针对百日咳鲍特菌的rPCR方法分别仅检测出1份和6份阳性,rPCR检出的阳性标本,本方法均可检出。结论基于IS481基因的nPCR结合rPCR方法可用于百日咳鲍特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

    2017年02期 v.23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6 ] |[阅读次数:0 ]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方法建立及应用

    聂丹文;聂富;高源;朱兵清;徐丽;李月;张秋莹;邵祝军;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百日咳鲍特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百日咳鲍特菌插入序列IS481为目的基因,通过Primer5.0软件设计巢式PCR(Nested PCR,nPCR)外引物,并优化扩增条件和程序,结合IS481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建立nPCR结合Real-time PCR(r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方法,应用于354份流感样病例标本核酸检测和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标本核酸检测。结果该结合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25 copies/μL,能同时检测百日咳鲍特菌和霍氏鲍特菌,其他参考菌株均呈阴性,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进一步通过rPCR区分霍氏鲍特菌。采用该结合检测技术,354份流感样病例核酸标本中17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34份临床疑似百日咳病例核酸标本中12份百日咳鲍特菌阳性,而单独针对百日咳鲍特菌的rPCR方法分别仅检测出1份和6份阳性,rPCR检出的阳性标本,本方法均可检出。结论基于IS481基因的nPCR结合rPCR方法可用于百日咳鲍特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

    2017年02期 v.23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6 ] |[阅读次数:1 ]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效果观察

    尹志英;龚晓英;来时明;方春福;何寒青;方泉均;

    目的评价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加强免疫单独接种和同时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满18月龄且已完成DTaP基础免疫的健康儿童218名,其中110人接种DTaP,108人同时接种DTaP和Var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前、后抗百日咳毒素抗体(Antibody to pertussis toxin,Anti-PT)、抗丝状血凝素抗体(Antibody to filamentous hemagglutmin,Anti-FHA)、抗白喉毒素抗体(Antibody to diphtheria toxin,Anti-DT)和抗破伤风毒素抗体(Antibody to tetanus toxin,Anti-TT),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和抗体阳转率(Seroconversion rate,SCR)。结果单独接种组和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Anti-DT和Anti-TT的SCR分别为43.64%、81.48%(x~2=33.26,P=0.000),72.73%、85.19%(x~2=0.84,P=0.358),90.00%、85.18%(x~2=1.16,P=0.281),13.64%、11.11%(x~2=0.32,P=0.571);GMC分别为94.74IU/ml、98.86IU/ml(t=1.15,P=0.251),39.59IU/ml、44.10IU/ml(t=1.90,P=0.059),1.89IU/ml、1.47IU/ml(t=3.83,P=0.000),3.85IU/ml、2.72IU/ml(t=5.51,P=0.000)。两组Anti-PT、Anti-FHA免疫前阴性者免疫后SCR高于免疫前阳性者。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的GMC增长高于单独接种组,而免疫后Anti-DT、Anti-TT的GMC增长低于单独接种组。结论 DTaP加强免疫对预防百日咳的保护力有限,对预防白喉、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时间可以延长,同时接种DTaP和VarV对DTaP的免疫原性无影响。

    2017年02期 v.23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0 ]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效果观察

    尹志英;龚晓英;来时明;方春福;何寒青;方泉均;

    目的评价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加强免疫单独接种和同时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满18月龄且已完成DTaP基础免疫的健康儿童218名,其中110人接种DTaP,108人同时接种DTaP和Var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前、后抗百日咳毒素抗体(Antibody to pertussis toxin,Anti-PT)、抗丝状血凝素抗体(Antibody to filamentous hemagglutmin,Anti-FHA)、抗白喉毒素抗体(Antibody to diphtheria toxin,Anti-DT)和抗破伤风毒素抗体(Antibody to tetanus toxin,Anti-TT),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和抗体阳转率(Seroconversion rate,SCR)。结果单独接种组和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Anti-DT和Anti-TT的SCR分别为43.64%、81.48%(x~2=33.26,P=0.000),72.73%、85.19%(x~2=0.84,P=0.358),90.00%、85.18%(x~2=1.16,P=0.281),13.64%、11.11%(x~2=0.32,P=0.571);GMC分别为94.74IU/ml、98.86IU/ml(t=1.15,P=0.251),39.59IU/ml、44.10IU/ml(t=1.90,P=0.059),1.89IU/ml、1.47IU/ml(t=3.83,P=0.000),3.85IU/ml、2.72IU/ml(t=5.51,P=0.000)。两组Anti-PT、Anti-FHA免疫前阴性者免疫后SCR高于免疫前阳性者。同时接种组免疫后Anti-PT、Anti-FHA的GMC增长高于单独接种组,而免疫后Anti-DT、Anti-TT的GMC增长低于单独接种组。结论 DTaP加强免疫对预防百日咳的保护力有限,对预防白喉、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时间可以延长,同时接种DTaP和VarV对DTaP的免疫原性无影响。

    2017年02期 v.23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19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

    郭世成;卢凌;肖月红;赵红平;谭楚生;程慧健;

    目的评价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建立后的运行状况,确保疫苗质量。方法在冷链设备中安装温度自动监控设备,实现冷链设备温度的自动采集和报警。建立B/S终端管理平台,实现对冷链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及其温度的自动监控。通过系统统计功能了解各单位各种冷链设备的运转、温度及报警情况。通过访谈了解用户体验。结果全省共10 491台冷链设备(其中普通冰箱6 496台,占65.2%)98.8%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从系统启用后的5个月内,共监测到所有设备报警18 006次,占温度采集次数的0.06%;涉及报警的单位87个,占所有单位总数的74.6%;涉及报警的冷链设备92台,占所有自动温控设备的16.8%。通过访谈发现系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结论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提高了冷链设备管理的效率。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2017年02期 v.23 187-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

    郭世成;卢凌;肖月红;赵红平;谭楚生;程慧健;

    目的评价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建立后的运行状况,确保疫苗质量。方法在冷链设备中安装温度自动监控设备,实现冷链设备温度的自动采集和报警。建立B/S终端管理平台,实现对冷链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及其温度的自动监控。通过系统统计功能了解各单位各种冷链设备的运转、温度及报警情况。通过访谈了解用户体验。结果全省共10 491台冷链设备(其中普通冰箱6 496台,占65.2%)98.8%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从系统启用后的5个月内,共监测到所有设备报警18 006次,占温度采集次数的0.06%;涉及报警的单位87个,占所有单位总数的74.6%;涉及报警的冷链设备92台,占所有自动温控设备的16.8%。通过访谈发现系统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结论江西省冷链温度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提高了冷链设备管理的效率。应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2017年02期 v.23 187-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213 ] |[阅读次数:0 ]
  •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后硬结反应观察及消退影响因素分析

    骆晓艳;高志刚;李永成;曲江文;黄海涛;张颖;

    目的探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接种后硬结发生情况及消退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对天津市接种DTaP和DT后单纯出现硬结反应的儿童进行监测,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开展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到DTaP/DT接种后单纯硬结反应的儿童390例,发生率为78.99/10万,男女发生数之比为1.5∶1,4-8月份发生数占62.31%。DTaP第1-4剂次硬结发生率分别为30.63/10万、57.80/10万、69.09/10万、155.82/10万(χ~2=109.72,P=0.000)。接种疫苗后发现硬结的时间中位数为24h。硬结的平均直径为2.62(±1.71)cm,并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而增大(F=21.90,P=0.000)。硬结越大发现越早(F=7.43,P=0.000)。硬结干预措施的实施率达74.10%。发生硬结后14d内的消退率为78.72%,接种剂次、硬结大小及干预措施对硬结的消退有影响。结论 DTaP和DT接种后易出现硬结反应,且发生率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而增高。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易于硬结的消退。

    2017年02期 v.23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0 ]
  •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后硬结反应观察及消退影响因素分析

    骆晓艳;高志刚;李永成;曲江文;黄海涛;张颖;

    目的探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接种后硬结发生情况及消退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对天津市接种DTaP和DT后单纯出现硬结反应的儿童进行监测,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开展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到DTaP/DT接种后单纯硬结反应的儿童390例,发生率为78.99/10万,男女发生数之比为1.5∶1,4-8月份发生数占62.31%。DTaP第1-4剂次硬结发生率分别为30.63/10万、57.80/10万、69.09/10万、155.82/10万(χ~2=109.72,P=0.000)。接种疫苗后发现硬结的时间中位数为24h。硬结的平均直径为2.62(±1.71)cm,并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而增大(F=21.90,P=0.000)。硬结越大发现越早(F=7.43,P=0.000)。硬结干预措施的实施率达74.10%。发生硬结后14d内的消退率为78.72%,接种剂次、硬结大小及干预措施对硬结的消退有影响。结论 DTaP和DT接种后易出现硬结反应,且发生率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而增高。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易于硬结的消退。

    2017年02期 v.23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3 ] |[下载次数:18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2016年省级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调查

    李旭;温宁;苏琪茹;

    目的了解2016年省级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人员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度。方法抽取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名省级AFP监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全球脊灰野病毒流行类型、脊灰新疫苗及程序、脊灰实验室方面内容的认知度分别为35.94%(23/64)、88.28%(113/128)、93.75%(180/192)。84.38%(56/64)的调查对象认为新脊灰疫苗和免疫程序对接种率有影响,原因为疫苗供应不足、不信任疫苗接种、引入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bOPV)、引入国产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公众疑虑等。调查对象认为单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检出风险较高,循环VDPV(Circulating VDPV,cVDPV)检出风险较低;78.88%(46/6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需更加重视Ⅱ型免疫缺陷者VDPV(Immunodeficient VDPV,iVDPV)。结论 AFP监测人员对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度较低,对引入IPV的意义认识不足,应加强对AFP监测人员的培训,以促进策略的顺利实施。

    2017年02期 v.23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82 ] |[阅读次数:2 ]
  • 中国2016年省级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调查

    李旭;温宁;苏琪茹;

    目的了解2016年省级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人员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度。方法抽取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名省级AFP监测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全球脊灰野病毒流行类型、脊灰新疫苗及程序、脊灰实验室方面内容的认知度分别为35.94%(23/64)、88.28%(113/128)、93.75%(180/192)。84.38%(56/64)的调查对象认为新脊灰疫苗和免疫程序对接种率有影响,原因为疫苗供应不足、不信任疫苗接种、引入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attenuated poliovirus vaccine,bOPV)、引入国产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公众疑虑等。调查对象认为单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检出风险较高,循环VDPV(Circulating VDPV,cVDPV)检出风险较低;78.88%(46/64)的调查对象认为在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需更加重视Ⅱ型免疫缺陷者VDPV(Immunodeficient VDPV,iVDPV)。结论 AFP监测人员对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的认知度较低,对引入IPV的意义认识不足,应加强对AFP监测人员的培训,以促进策略的顺利实施。

    2017年02期 v.23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7 ] |[下载次数:182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前后中国8个省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与医护人员疫苗信任度调查

    王淼;梁辉;吉赛赛;余文周;刘燕敏;宋祎凡;许濒月;马千里;张斯钰;周玉清;张旋;崔富强;王华庆;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ation,HepB)事件对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HepB接种的影响,评估事件后医护人员的疫苗信任度。方法在中国8个省每个省随机选择1家省级、2家市级、6家县级医院,调查2013年11月下旬-2014年3月中旬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HepB情况和医护人员对HepB事件的看法。结果共调查100家医院、52 850名新生儿。HepB事件发生后,HBsAg阳性、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率分别从98.0%降至93.3%、从95.2%降至88.7%;事件结束后2个月,接种率分别上升至98.7%和93.8%。各省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接种率在事件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4h内首剂HepB接种率随时间变化更明显。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事件的知晓率为100%,知晓途径主要是网络和电视;其中77.3%认为国产疫苗安全,21.5%认为事件中的婴儿死亡与接种HepB有关联。结论 HepB事件导致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首剂及时接种率、医护人员对HepB的信心下降。应进一步宣传HepB接种相关知识,以保证新生儿首剂HepB接种率和医护人员的疫苗信任度。

    2017年02期 v.23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前后中国8个省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与医护人员疫苗信任度调查

    王淼;梁辉;吉赛赛;余文周;刘燕敏;宋祎凡;许濒月;马千里;张斯钰;周玉清;张旋;崔富强;王华庆;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ation,HepB)事件对医院出生新生儿首剂HepB接种的影响,评估事件后医护人员的疫苗信任度。方法在中国8个省每个省随机选择1家省级、2家市级、6家县级医院,调查2013年11月下旬-2014年3月中旬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HepB情况和医护人员对HepB事件的看法。结果共调查100家医院、52 850名新生儿。HepB事件发生后,HBsAg阳性、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率分别从98.0%降至93.3%、从95.2%降至88.7%;事件结束后2个月,接种率分别上升至98.7%和93.8%。各省新生儿出生后24h内HepB接种率在事件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4h内首剂HepB接种率随时间变化更明显。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事件的知晓率为100%,知晓途径主要是网络和电视;其中77.3%认为国产疫苗安全,21.5%认为事件中的婴儿死亡与接种HepB有关联。结论 HepB事件导致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首剂及时接种率、医护人员对HepB的信心下降。应进一步宣传HepB接种相关知识,以保证新生儿首剂HepB接种率和医护人员的疫苗信任度。

    2017年02期 v.23 20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2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监护人和孕妇预防接种口袋书使用效果评价

    张旋;许濒月;岳晨妍;吉赛赛;余文周;

    目的评估《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的知识传递效果,了解儿童家长和孕妇对口袋书内容的评价。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形式分别在预防接种门诊对0-11月龄儿童监护人阅读口袋书前后开展调查,在妇幼保健院对孕妇阅读或讲座前后开展调查,评价预防接种知识得分。结果口袋书阅读前、后各486名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0.07(±3.11)分、12.00(±3.08)分(t=9.68,P<0.001)。120名孕妇阅读口袋书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39(±4.02)分、12.90(±3.02)分(t=13.49,P<0.001);120名孕妇参加知识讲座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9.12(±3.63)分、13.43(±2.92)分(t=12.68,P<0.001)。阅读组与讲座两组孕妇平均提高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0.31,P>0.05)。90%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口袋书能够读懂、内容清晰、能提供有效信息及解释相关疑问。结论口袋书可有效提高儿童监护人、孕妇的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水平,建议更广泛地推广预防接种口袋书。

    2017年02期 v.23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1 ]
  • 儿童监护人和孕妇预防接种口袋书使用效果评价

    张旋;许濒月;岳晨妍;吉赛赛;余文周;

    目的评估《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口袋书的知识传递效果,了解儿童家长和孕妇对口袋书内容的评价。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形式分别在预防接种门诊对0-11月龄儿童监护人阅读口袋书前后开展调查,在妇幼保健院对孕妇阅读或讲座前后开展调查,评价预防接种知识得分。结果口袋书阅读前、后各486名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0.07(±3.11)分、12.00(±3.08)分(t=9.68,P<0.001)。120名孕妇阅读口袋书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8.39(±4.02)分、12.90(±3.02)分(t=13.49,P<0.001);120名孕妇参加知识讲座前、后平均得分分别为9.12(±3.63)分、13.43(±2.92)分(t=12.68,P<0.001)。阅读组与讲座两组孕妇平均提高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0.31,P>0.05)。90%以上的调查对象表示口袋书能够读懂、内容清晰、能提供有效信息及解释相关疑问。结论口袋书可有效提高儿童监护人、孕妇的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水平,建议更广泛地推广预防接种口袋书。

    2017年02期 v.23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85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高波;袁月荣;张俊锋;戎江瑞;

    目的分析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轻症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11-2015年宁波市江东区391例HFMD轻症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结果 391份HFMD轻症病例EV阳性率为77.75%(304/391),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 A16,CA16)、EV71和CA16、其他EV阳性率分别为18.67%、19.95%、0.77%、38.36%(x~2=101.4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与HFMD病例接触史、发病0-5d采样、第2季度发病的病例EV阳性率高,分别为93.83%、80.06%、90.67%。结论江东区HFMD优势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应针对不同病原体、重点人群采取HFMD防控措施。

    2017年02期 v.23 212-21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 2011-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高波;袁月荣;张俊锋;戎江瑞;

    目的分析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轻症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11-2015年宁波市江东区391例HFMD轻症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检测。结果 391份HFMD轻症病例EV阳性率为77.75%(304/391),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 A16,CA16)、EV71和CA16、其他EV阳性率分别为18.67%、19.95%、0.77%、38.36%(x~2=101.4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与HFMD病例接触史、发病0-5d采样、第2季度发病的病例EV阳性率高,分别为93.83%、80.06%、90.67%。结论江东区HFMD优势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应针对不同病原体、重点人群采取HFMD防控措施。

    2017年02期 v.23 212-21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0 ]
  • 季节性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

    朱军礼;郑迎军;章光明;吴晓虹;庞志峰;

    目的评价季节性流感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SIV)预防流感的疫苗效果(Vaccine efficacy,VE)。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PubMed、Springer和EBSCO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评价SIV的VE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4.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共22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SIV对一般人群(≥6月龄)确诊流感的VE为40%(95%CI:23%-53%),对住院流感和肺炎的VE为69%(95%CI:63%-74%)。SIV预防儿童(6月龄-17岁)、成年人(18-64岁)、老年人(≥65岁)确诊流感的VE分别为51%(95%CI:41%-60%)、53%(95%CI:44%-60%)、46%(95%CI:25%-61%);预防A(H1N1)pdm09型、A(H3N2)、B型流感的VE分别为67%(95%CI:57%-74%)、27%(95%CI:4%-44%)、49%(95%CI:36%-59%);6-59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2剂次SIV的VE分别为36%(14%-54%)、63%(50%-72%);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的VE分别为44%(32%-53%)、53%(35%-65%);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以及除2014-2015年度外各年度的SIV均显现了显著的VE。结论 SIV可有效预防各年龄组人群流感的发病,并能减少住院流感和肺炎疾病负担。

    2017年02期 v.23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586 ] |[阅读次数:1 ]
  • 季节性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

    朱军礼;郑迎军;章光明;吴晓虹;庞志峰;

    目的评价季节性流感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SIV)预防流感的疫苗效果(Vaccine efficacy,VE)。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PubMed、Springer和EBSCO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评价SIV的VE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4.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共22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SIV对一般人群(≥6月龄)确诊流感的VE为40%(95%CI:23%-53%),对住院流感和肺炎的VE为69%(95%CI:63%-74%)。SIV预防儿童(6月龄-17岁)、成年人(18-64岁)、老年人(≥65岁)确诊流感的VE分别为51%(95%CI:41%-60%)、53%(95%CI:44%-60%)、46%(95%CI:25%-61%);预防A(H1N1)pdm09型、A(H3N2)、B型流感的VE分别为67%(95%CI:57%-74%)、27%(95%CI:4%-44%)、49%(95%CI:36%-59%);6-59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2剂次SIV的VE分别为36%(14%-54%)、63%(50%-72%);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的VE分别为44%(32%-53%)、53%(35%-65%);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以及除2014-2015年度外各年度的SIV均显现了显著的VE。结论 SIV可有效预防各年龄组人群流感的发病,并能减少住院流感和肺炎疾病负担。

    2017年02期 v.23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19 ] |[下载次数:58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进展

    吉赛赛;李克莉;李燕;李黎;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类生殖道常见的病毒感染,可引起宫颈癌、阴道癌、阴茎癌、肛周癌、生殖器疣等多种疾病。目前全球使用的预防性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均由HPV主要衣壳蛋白L1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制成,可有效预防相关型别HPV感染及其所致的生殖器疣以及宫颈、阴户、阴道的癌前病变。宫颈癌是中国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因此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使用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比较三种疫苗的效力、交叉保护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中国HPV流行型别与宫颈癌的流行现状,为HPV疫苗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2期 v.23 2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1692 ] |[阅读次数:1 ]
  •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进展

    吉赛赛;李克莉;李燕;李黎;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类生殖道常见的病毒感染,可引起宫颈癌、阴道癌、阴茎癌、肛周癌、生殖器疣等多种疾病。目前全球使用的预防性HPV疫苗包括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均由HPV主要衣壳蛋白L1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制成,可有效预防相关型别HPV感染及其所致的生殖器疣以及宫颈、阴户、阴道的癌前病变。宫颈癌是中国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因此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使用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比较三种疫苗的效力、交叉保护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中国HPV流行型别与宫颈癌的流行现状,为HPV疫苗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2期 v.23 22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引用频次:22 ] |[下载次数:1692 ] |[阅读次数:0 ]
  • 百日咳疫苗保护效果及持久性的研究进展

    李玉峰;尹遵栋;李艺星;宁桂军;

    百日咳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最有效方式。但近年来全球不同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已开展大量的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而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很少。本文介绍了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及持久性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百日咳疫苗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百日咳的流行情况,提出了加强免疫的必要性。

    2017年02期 v.23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998 ] |[阅读次数:1 ]
  • 百日咳疫苗保护效果及持久性的研究进展

    李玉峰;尹遵栋;李艺星;宁桂军;

    百日咳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百日咳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最有效方式。但近年来全球不同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已开展大量的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而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很少。本文介绍了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效果及持久性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百日咳疫苗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百日咳的流行情况,提出了加强免疫的必要性。

    2017年02期 v.23 230-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引用频次:40 ] |[下载次数:998 ] |[阅读次数:2 ]
  • 疫苗接种服务研究中离散选择试验的应用

    朱珊;常捷;方宇;

    离散选择试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是一种模拟现实决策的定量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纳入多种及不同水平的属性,衡量个人对不同属性的偏好,评估相关属性在个体决策中的重要性,并预测支付意愿。国际上将DCE应用于疫苗接种服务研究,分析供需双方对现有疫苗的偏好,探索提升疫苗接种率的策略,预测新疫苗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国际上利用DCE研究疫苗接种服务研究的实践背景、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和研究主要发现,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23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58 ] |[阅读次数:0 ]
  • 疫苗接种服务研究中离散选择试验的应用

    朱珊;常捷;方宇;

    离散选择试验(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DCE)是一种模拟现实决策的定量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纳入多种及不同水平的属性,衡量个人对不同属性的偏好,评估相关属性在个体决策中的重要性,并预测支付意愿。国际上将DCE应用于疫苗接种服务研究,分析供需双方对现有疫苗的偏好,探索提升疫苗接种率的策略,预测新疫苗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国际上利用DCE研究疫苗接种服务研究的实践背景、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和研究主要发现,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23 235-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65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