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

    唐小敏;叶绪芳;戴丽芳;任刚;王寅寅;刘淳婷;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贵州省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提取病毒核酸,经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H基因全序列,对序列测定、拼接,分析基因特征。结果共获得83株H基因全序列的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H1a基因型,且有2个明显分支(Cluster A和Cluster B)。分离株H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8.0%-100%;与H1a基因型参考株(China93-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9%和98.2%-98.7%;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4.5%和94.5%-95.2%。分离株均在第240氨基酸位点由丝氨酸变异为天冬酰胺(S-N),第243氨基酸位点由精氨酸变异为甘氨酸(R-G),处于Cluster A簇中的病毒株第397氨基酸位点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P-L)。结论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为H1a基因型,且不同病毒传播链持续循环;麻疹病毒H蛋白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

    2018年06期 v.24 612-617+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野毒株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顾文珍;马瑞;傅小红;王蓉;倪红霞;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宁波市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人咽试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采用RT-PCR扩增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麻疹病毒株79株,其中71株为H1a基因亚型,8株为B3.1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6%-100%和96.57%-100%;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2的同源性分别为97.49%-98.88%和95.86%-99.32%;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91%-91.70%和86.26%-89.32%。B3.1基因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3%-100%和98.64%-100%;与B3.2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61%-96.82%和95.61%-96.82%;与B3.3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50%-97.97%和95.89%-97.28%;与GenBank中同时期其他地区上传的B3.1基因亚型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52%-100%和98.65%-100%;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13%-88.64%和93.22%-91.95%。结论 2014-2017年宁波市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输入基因型可引起小范围流行,应加强麻疹的病原学监测。

    2018年06期 v.24 618-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高艳;焦阳;张玉松;张士尧;顾琳;赵剑虹;王芳;孙灵利;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基因特征。方法对2013-2016年分离获得的H1基因型麻疹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与中国S191疫苗株、China93-2/H1a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分离获得49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麻疹病毒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在分离株之间分别为97.7%-100%和98.0%-100%;在分离株与S191疫苗株之间分别为94.0%-94.6%和94.4%-95.3%。49株分离株H蛋白的SLAM、Nectin4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无变异;CD46受体结合位点发生481Tyr→Asn变异;7个半胱氨酸残基高度稳定;B细胞抗原决定簇发生240Ser→Asn和243Arg→Gly变异; 240Ser→Asn变异使第五个糖基化位点缺失。12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形成独立分支,与其余37株分离株相比其H蛋白存在6个氨基酸变异。结论北京市朝阳区H1基因型麻疹病毒H基因比较稳定,麻疹病毒分离株形成两个循环分支,且其中一个分支存在一定变异,需进一步加强麻疹病原学监测研究。

    2018年06期 v.24 623-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研究

    王琼;邹翠容;王林中;苏红;程丰;任章平;高明;雷辉;童鹏;邵荣昌;

    目的研究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鄂州市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娩的母亲及其婴儿,分为自然免疫组(母亲曾患麻疹)、人工免疫组(母亲曾接种麻疹疫苗),采集母亲及婴儿0、3、5、7月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然、人工免疫组母亲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9.0%(x~2=11.2,P<0.0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182.6mIU/mL、517.8mIU/mL(t=18.9,P<0.05)。两组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0%(x~2=12.3,P<0.05),GMC分别为1 965.5mIU/mL、847.1mIU/mL(t=16.9,P<0.05);3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57.8%(x~2=25.2,P<0.05),GMC分别为503.5mIU/mL、202.5mIU/mL(t=14.3,P<0.05);5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0.0%(x~2=75.6,P<0.05),GMC分别为221.6mIU/mL、85.3mIU/mL(t=23.6,P<0.05);7月龄儿阳性率分别为91.4%、0.0%(x~2=59.9,P<0.05),GMC分别为203.6mIU/mL、75.1mIU/mL(t=33.6,P<0.05)。母婴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母亲通过麻疹疫苗接种较自然感染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不能为婴儿在初次免疫前提供保护。建议对育龄女性常规开展麻疹抗体检测,低抗体水平者在婚前接种麻疹疫苗。

    2018年06期 v.24 628-63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广州市某区麻疹暴露者隐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波;王军;陈丽;曾灵风;

    目的了解麻疹暴露者隐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广州市某区选择麻疹确诊病例的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观察,两次采集咽拭子、血标本,分别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麻疹IgM/IgG抗体,分析麻疹隐性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在110名麻疹暴露者中,发现25名(22.7%)隐性感染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距离最后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10-19年者比<10年者、暴露时间≥3h者比1-2h者、第一次血清麻疹IgG滴度越低者更易发生隐性感染。隐性感染者咽拭子的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结论麻疹暴露者的隐性感染率不高,隐性感染者传播麻疹的可能性极低。

    2018年06期 v.24 63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2017年杭州市医务人员麻疹血清学特征分析

    刘艳;张学潮;朱建慧;来芬华;车鑫仁;许玉洋;顾雯雯;黄巍;许二萍;王旭初;

    目的评估杭州市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HCWs)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选择2家医院的HCWs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比较不同特征HCWs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杭州市2家医院HCWs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66%(376/385),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743.18mIU/mL。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麻疹感染高危科室HCWs的麻疹抗体GMC高于低危科室的HCWs(OR=1.37,95%CI:1.11-1.69),30-39岁组(OR=1.42,95%CI:1.13-1.77)和40-49岁组(OR=1.79,95%CI:1.38-2.34)高于20-29岁组。结论杭州市HCWs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易感HCWs仍需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2018年06期 v.24 637-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2017年福建省1起2B基因型风疹暴发的病原学分析

    陈致飞;李东;陈丹红;张苏晗;郑凝旋;潘伟毅;周勇;杨秀惠;

    目的分析2017年福建省一所学校风疹暴发的风疹病毒基因特征。方法采用Vero/hSLAM细胞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风疹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E1蛋白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10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5株风疹病毒,均为2B基因型。5株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与中国其他地区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遗传距离分别为0.017-0.025和0.002-0.006;与疫苗株BRDII相比,分离株在E1蛋白第333氨基酸位点存在丙氨酸→缬氨酸的突变。结论本起暴发由本地流行的2B基因型风疹病毒引起。

    2018年06期 v.24 642-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不同免疫策略时期山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熊萍;张伟燕;刘晓冬;刘尧;王常银;房学强;徐爱强;许青;

    目的分析山东省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不同免疫策略时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山东省2004-2017年流腮报告病例资料,比较无序免疫时期(2004-2008年)、1剂次免疫时期(2009-2013年)、2剂次免疫时期(2014-2017年)流腮发病率等指标。结果山东省3个免疫策略时期流腮年平均发病数分别为7 539例、15 355例、6 938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8.14/10万、16.07/10万、7.06/10万;0-4岁组发病构成比分别为11.34%、14.20%、25.35%,5-14岁组分别为71.74%、63.90%、56.21%。2006-2017年共报告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76起发生于中小学校;3个免疫策略时期年平均分别报告10.00起、7.80起、2.75起。1剂次MuCV接种率从2005年出生儿童的51.90%上升到2016年出生儿童的95.19%,2剂次MuCV接种率从2005年出生儿童的24.08%上升到2011年出生儿童的76.26%。结论 2剂次MuCV免疫策略对山东省流腮疫情控制效果明显。应加强中小学校的流腮监测和学龄前儿童第2剂次MuCV接种工作。

    2018年06期 v.24 647-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上海市2015-2017年孕产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及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率分析

    陆瑾;孙晓冬;刘捷宸;许振慧;黄卓英;

    目的了解上海市孕产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上海市所有71家产科机构孕产妇的HBsAg检测结果和新生儿首剂HepB(HepB_1)、HBIG接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登记孕产妇611 151人,HBsAg检测率为99.03%, HBsAg阳性率为4.27%,其中本市、外来孕产妇HBsAg检测率分别为99.49%、98.53%,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6%、5.50%。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_1+HBIG联合接种率为91.14%(24 280/26 639),其中本市、外来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分别为92.55%、90.23%。结论上海市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应加强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特别是外来人群)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2018年06期 v.24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2004-2017年荆州市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和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效果分析

    宋开发;黄继贵;王丽;陈笈;

    目的分析荆州市甲型肝炎(甲肝)疫情特征和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2008年纳入免疫规划(EPI)后的预防甲肝效果。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7年荆州市甲肝发病数据,描述性分析甲肝流行特征,比较HepA-L纳入EPI前后甲肝发病率。结果 2004-2017年荆州市共报告甲肝2 326例,年均发病率为2.82/10万,发病率从2004年的4.5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0.95/10万。在所有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07∶1;≥15岁占91.27%;农民占61.39%。HepA-L纳入EPI前、后甲肝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22/10万、2.23/10万;其中0-4岁分别为5.37/10万、0.14/10万,5-9岁分别为7.38/10万、0.17/10万。结论 2004-2017年荆州市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epA-L纳入EPI后控制目标儿童甲肝的效果显著。应加强成人或农民的甲肝防控工作。

    2018年06期 v.24 657-660+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两种白喉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的比较

    梁亮;韦一知;秦月;钟革;刘巍;

    目的比较两种白喉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Virion/Serion和亿特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两种试剂检测61份2-7岁健康儿童血清和白喉抗毒素国际标准品10/262(ISDT10/262),比较试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能力。结果检测血清标本白喉IgG抗体时,两种试剂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93.44%(Kappa=0.81,P=0.625);定量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87,P<0.05),中、低浓度标本的定量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比检测ISDT10/262时,Virion/Serion、亿特试剂检测值与ISDT10/262浓度值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23.5%、94.5%,变异系数分别为6.3%、4.8%。结论两种试剂定性、定量检测能力相当,亿特试剂更适用于人群白喉抗体水平调查,Virion/Serion更适用于抗体阳转率检测。

    2018年06期 v.24 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河南省2004-2016年<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张肖肖;王燕;张璐;张延炀;

    目的分析河南省<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监测和肠道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通过AFP病例监测系统收集河南省2004-2016年AFP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粪便标本肠道病毒分离,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河南省共报告7 317例<15岁儿童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2/10万,各地市在2.11/10万(信阳市)-4.44/10万(安阳市)之间,各年龄组在0.37/10万(14岁组)-11.56/10万(1岁组)之间。病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率为2.84%(207/7 283),均为脊灰疫苗相似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5.34%(1 117/7 283),各年在9.15%(2015年)-20.31%(2011年)之间。结论河南省AFP病例监测质量持续保持高水平;肠道病毒阳性分离物以NPEV为主,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2018年06期 v.24 66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苏州市2012-2017年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张云艳;栾琳;张钧;朱轶姮;刘娜;邓景景;徐娟;汪洋;郑本锋;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2-2017年水痘报告病例及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苏州市2012-2017年水痘报告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苏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1 1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80/10万,各年发病率在21.82/10万(2012年)-112.33/10万(2017年)之间;发病高峰为每年4-7月和10月-次年1月。4-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为348.46/10万-528.53/10万。共报告水痘暴发32起,其中发生在小学24起(75.00%)、幼儿园6起(18.75%)、中学2起(6.25%)。结论 2012-2017年苏州市水痘发病或暴发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并实施2剂次免疫程序。

    2018年06期 v.24 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组合预测模型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刘天;姚梦雷;黄继贵;毛安禄;陈红缨;黄淑琼;杨雯雯;蔡晶;吴然;

    目的评价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指数平滑模型和季节趋势模型的组合模型对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率预测的效果。方法利用荆州市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丙肝逐月发病率作为拟合数据,以2016年1-12月的逐月发病率作为预测数据,分别建立ARIMA、指数平滑模型、季节趋势模型和组合模型,比较4个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平均误差率(MER)、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果 ARIMA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季节趋势模型和组合模型的拟合的MAPE、MER、MSE、MAE依次分别为18.355%、16.696%、2.417、0.182;15.670%、14.090%、2.047、0.152;15.657%、13.917%、1.974、0.151;15.336%、13.917%、2.016、0.151。4个模型预测的MAPE、MER、MSE、MAE依次分别为14.034%、15.001%、1.185、0.283;13.316%、14.184%、1.112、0.267;10.491%、10.865%、0.834、0.205;12.031%、12.776%、0.992、0.241。结论组合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单一模型,预测效果优于或相当于单一模型。

    2018年06期 v.24 674-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有惊厥史儿童的预防接种方法研究及应用

    彭枭然;黄蓉;王凤双;肖雷;

    目的探讨有惊厥病史儿童的预防接种方法。方法收集预防接种中有惊厥病史儿童病例,聘请临床、流行病学、疫苗学等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形成有惊厥病史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建议(试行),并在北京市顺义区实施,观察接种后不良反应。结果对于热性惊厥的儿童,建议在惊厥恢复后1年内无再次出现热性惊厥,且脑电图正常,予以疫苗接种;对于非热性惊厥的儿童,在原发疾病痊愈后即可恢复接种。顺义区5家接种单位对19名有惊厥病史的儿童进行了10种疫苗的82剂次接种,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形成的有惊厥病史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建议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日常预防接种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8年06期 v.24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温州市2008-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特征

    陈玲萍;魏晶娇;孙肖瑜;郑晓春;李万仓;王志刚;

    目的分析温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市2008-2017年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报告的AEFI死亡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温州市共报告AEFI死亡病例13例,报告发生率为0.45/100万剂;其中偶合症10例(76.9%),异常反应3例(23.1%);男女性别比为2.3∶1;婴幼儿12例(92.3%),成人1例(7.7%)。婴幼儿病例接种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h(范围:35min-69h)。结论温州市AEFI死亡报告发生率极低,以偶合症为主。

    2018年06期 v.24 684-687+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陕西省2017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胡伟军;刘晓宇;张峰;张少白;

    目的调查陕西省免疫规划(EPI)工作现状和EPI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全省10个市、22个区县、44个乡镇对EPI保障措施、业务开展、疫苗和冷链管理、接种门诊资料管理、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接种证查验以及EPI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和考核评分,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接种率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全省10个市的EPI考核平均分为90.61分(范围:80.32-95.76分)。在1 320名调查儿童(基础和加强免疫各660名)中,建证率、建卡率分别为100%、83.9%。EPI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在97.9%-99.7%之间,其中乙型肝炎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6%、83.6%;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在93.5%-98.8%之间。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疫苗接种率总得分与接种门诊资料管理(r=0.61,P=0.003)、保障措施(r=0.49,P=0.020)、门诊规范化建设(r=0.46,P=0.033)和业务开展(r=0.44,P=0.040)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陕西省EPI工作整体运转良好,EPI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EPI精细化管理,提高EPI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2018年06期 v.24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宁波市2010-2016年出生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率分析

    叶莉霞;潘兴强;方挺;马瑞;董红军;许国章;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0-2016年出生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接种率。方法采用宁波市免疫预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6年出生儿童Hib接种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1 124 748名2010-2016年出生儿童中,≥1剂次、≥3剂次Hib接种率分别为48.26%、23.49%。接种率以城区高于农村、常住儿童高于流动儿童;≥3剂次接种率随出生年份逐年增加。首剂次在<3月龄、3-6月龄、12-23月龄接种的比例分别为30.60%、24.35%、32.71%。首剂接种月龄越早,选择联合疫苗、接种≥3剂次的比例越高。结论宁波市儿童Hib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将Hib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2018年06期 v.24 693-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贵州省两个少数民族县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现况调查

    穆秋玥;张大勇;杜雯;徐飞;戴丽芳;唐宁;

    目的了解贵州省两个少数民族县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在两个少数民族县选取10个乡镇60个村648名1-6岁儿童监护人开展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总知晓率为5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以D民族低于M民族(OR=0.55,95%CI:0.38-0.78)、儿童父母均外出务工者低于均未外出务工者(OR=0.48,95%CI:0.31-0.75)、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盲者(OR=6.28,95%CI:3.90-10.11)。结论贵州省两个少数民族县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薄弱监护人人群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2018年06期 v.24 69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云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吴友维;唐婷婷;曾云鹤;周倩;陈玉娟;李琼芬;

    目的了解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CIIS)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选择全省所有县级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开展CIIS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对现行CIIS的满意度为63.64%(91/1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月收入、单位有无经费投入、CIIS熟练程度、是否最新CIIS版本、单位CIIS管理人数是调查对象对CIIS满意度的影响因素。CIIS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系统或网络不稳定、功能不完善。结论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对CIIS的满意度低,需加强CIIS功能维护和运行保障。

    2018年06期 v.24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基于排队论的三种预防接种流程工作模式效果研究

    姜龙训;王中战;高薇;权薇丽;张晓慧;

    目的探讨基于排队论数学模型的多服务台单队并联(A模式)、多服务台多队并联(B模式)和多服务台单队串联(C模式)预防接种流程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丰台区B、C模式预防接种流程各3家预防接种门诊分为Ⅰ组、Ⅱ组,两组工作模式运行3个月后均转变为A模式再运行3个月,基于排队论原理计算各模式的工作效率,并调查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 I组B、A模式的平均服务率分别为38.28人/h、59.36人/h(t=-7.75,P=0.001),服务强度分别为0.73、0.72(t=0.24,P=0.824),家长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2.21min、13.07min(t=2.92,P=0.043),平均停留家长数量分别为28.10人、16.57人(t=4.85,P=0.008),医务人员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7.91%、41.86%(z=-7.02,P<0.001)。Ⅱ组C、A模式的各相应指标分别为50.27人/h、51.39人/h(t=-0.32,P=0.762),0.72、0.74(t=-0.44,P=0.680),15.17min、15.44min(t=-0.10,P=0.923),18.65人、19.27人(t=-0.16,P=0.884),41.46%、39.02%(z=-0.56,P=0.576)。结论在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接种办理流程中,多服务台单队并联模式的工作效率高于多服务台多队并联模式,与多服务台单队串联模式的工作效率相当。

    2018年06期 v.24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综述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研究进展

    邓鹏飞;杨天;杨来宝;王卫平;周翠萍;王琦璋;费怡;

    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作为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危群体受到医疗专家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ALL的流行概况、ALL患者乙肝病毒感染风险及其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人群乙肝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新思路。

    2018年06期 v.24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移动互联网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刘怡;曹玲生;肖奇友;曹雷;郑景山;崔健;段梦娟;

    移动互联网在预防接种服务的应用逐步深入,本文分别从预约提醒、预防接种信息记录和报告、宣传教育、追踪定位、疫苗管理5个方面综述"移动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的应用现状,分析推广该模式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8年06期 v.24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经验交流